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徐州大彭镇规划

自荐书 时间:2020-08-06

【www.myl5520.com--自荐书】

铜山县镇村布局规划
篇一:徐州大彭镇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规划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2规划编制依据

1、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05)29号文件;

2、《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村〔2005〕125号文件); 3、《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徐州市市域体系规划》(2002—2020); 5、《徐州市总体规划》(2003—2020); 6、《铜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3规划原则

1、节约利用土地,推进集聚发展。把握实际情况,撤并整合分散的自然村落,引导农居逐步集中居住,改善村庄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2、积极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进城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3、村庄布局因地制宜,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保护村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兼顾当地的民风习俗。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村庄选址应考虑地质、基础设施条件和防洪、生态保护的要求,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耕作半径合理。

4、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以及村庄布局规划要求进行徐州大彭镇规划。

配置,规划保留村庄应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以维持基本设施条件为原则。

5、与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统筹协调好城乡居民点与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土地利用的关系,避免农民建房无序,造成拆迁浪费。

1.4规划范围

铜山县行政区域,西与丰、沛县搭界,东与睢宁县、邳州市相邻,北至山东,南至安徽,总面积1908.92平方里。

第二章县域镇村现状分析

概况综述

铜山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环抱历史名城徐州,津浦、陇海两大铁路交会其间,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125.6万人,城镇总人口32.21万人,其中铜山新区13万人(其中含在校学生5万人),其余城镇人口19.21万人;农村人口93.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5.6%,人口密度658人/平方公里。

铜山县自古就是水路和陆路的交通要道,境内有津浦、陇海两条铁路干线,共有铁路支线条31条,其中专用线6条。公路干线路9条。徐州至韩庄、“104”国道、徐州至萧县、徐州至宿迁、徐州至丰县(省道“239”)、郑集至沛县(“237”省道)、徐州至连云港公路(“310”国道)、“307”公路附线、徐州至商丘。高速公路三条:京福、徐连、徐宁绕城高速。全县大小港口码头55个,其中主要港口24个。全县港口年吞吐量达300多万吨。

2.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04年铜山县国民生产总值92.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8.5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46.4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7.87亿元,三产比重为:20:50:30。从铜山县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工业发展较快,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45%。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铜山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251元(约合952美元),完成了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400美元),步入起飞阶段(400-2000美元),经济总量将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状况一览表

2.2资源条件分析

2.2.1地形地貌、地质灾害

铜山县境内主要地貌特征是:三片平原,三片山,中间横穿故黄河一高滩。总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微倾,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海拔一般在27—33米之间。

地质灾害受郯庐断裂带影响,抗震设防裂度为七度区;北部、西部各镇受煤炭开采塌陷地的影响;规划村庄居民点应避开地质灾害、塌陷区易发地带。

2.2.2自然资源分布

1、土地资源:乡镇区域总面积1908.92k㎡,其中耕地面积130.5万亩。土壤类型较多,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是小麦水稻的高产地区,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油林桑等经济作物基地。

2、矿产资源:铜山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炭、铁矿、铜矿、石灰石居多。 3、水资源:境内水系属沂沭泗水系中下游,有四河一湖,即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段)水系、故黄河水系、房亭河水系、奎睢河水系和微山湖;且境内地下水较为丰富,地下水质大部分属于碳酸盐类钙型水质,卫生指标符合

饮用水标准,其中张集水源地为城市主要的水源供应地。

4、风景旅游资源:铜山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尤以微山湖湿地,吕梁山风景区,汉王风景区为代表。 2.2.3人文资源分布概况

铜山县是苏北的文物大县。名胜古迹众多,地下文物埋藏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有文物景点80余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保护单位9处。

其中位于大彭镇的楚王山汉墓群、茅村镇的北洞山汉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茅村汉画像石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茅村镇的蔡丘古文化遗址、茅村镇的洞山村恒山西麓古墓群、汉王镇的紫金山东麓古墓群、大彭镇楚王山南麓千佛洞、三堡镇四堡村的古燕桥等为市级文保单位;三堡镇台山村南古文化遗址、茅村镇的大山汉画像石墓、张集镇阎窝村的阎窝惨案纪念馆、大彭镇楚王山西麓的古唐槐、汉王镇蛤针窝村、马坡镇的马坡烈士陵园为县级文保单位。

另外还有许多没列入文保等级的历史遗址,如大彭镇的彭祖井、彭祖庙、汉王镇的皇姑坟、柳泉镇的钓鱼台石刻等,规划合并中要解决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2.3镇村分布概况

徐州大彭镇规划。

2.3.1城镇分布概况

2004年铜山县全县总人口125.6万人,镇区总人口32.21万人,城市化水平25.6%;其中铜山新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人口13万人(包括在校学生5万人)。其余各镇区总人口19.21万人,建城区面积3041.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58.3m2/人。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
篇二:徐州大彭镇规划

浅谈徐州市城市发展与规划

化工122 吉刚 1262101206

摘要:徐州作为古九州之一,自古至今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也是中国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徐州市苏北最大的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传达着徐州的开放与繁荣。 本文便是通过对徐州近年来的发展,浅谈徐州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关键字:徐州 规划 发展

为了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徐州,体会先进城市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我们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意识,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位于市东南方向的徐州市新区城市规划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参观学习了徐州市城市规划、主要建筑模型、交通枢纽等。我们跟随讲解员倾听着徐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的声音,认真的去了解、感受徐州城的魅力。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相互讨论,不时的向讲解员提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切身体会到了徐州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迎着建党九十周年的曙光。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今天我就来谈一谈徐州市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一、徐州区位

徐州东临黄海,西襟中原,北扼齐鲁,南屏江淮。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优势;从周边国际大区域看,地理位置处于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与东北亚经济带和黄渤海经济圈的切点上,是两大国际经济区域的结合部。在国家沿海、沿江、沿线的开发和开放格局中,徐州位于东部沿海开放和沿陇海兰新开发的交汇处,是依托交通主干线连接沿江、沟通沿边的经济枢纽城市,具有显著的东靠西移、双向开放和南北对接、梯度推移的战略区位特征。徐州市是我国陇海兰新铁路干线上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联合协作过程中,是独特而便捷的中介区和转化带。 徐州市江苏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重要的能源、工程机械、建材、重化工基地,是面向淮海经济区和“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进“三北”的全方位辐射的区位优势和大开放、大发展的优越条件,既可以接受东部地区的辐射,参与国际分工,又可以向中西部地区梯度传递,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

二、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徐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

徐州城市规划区(即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地域包括徐州市区行政管辖范围、铜山县行政管辖范围及睢宁县双沟镇,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

三、城市发展目标

按照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0年,基本实现把徐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的2020年,城市综合实力水平达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四、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到2020年,全市城镇总人口将达1000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56万,2020年将达200万。2010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为151.40平方公里,2020年将达180平方公里。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以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为节点,快速交通体系为依托,市域城镇总体上形成“一个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轴和三条城镇联系通道的“K”字形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个都市区指徐州市区和铜山区,城镇发展轴指徐连城镇聚合轴徐州段,城镇联系通道指徐丰、徐沛、徐睢城镇联系通道。

以徐州都市区为核心,构成徐州都市区、邳州市区、新沂市区、丰县城区、沛县城区、睢宁县城区六个中心城市发展区,形成“徐州都市区—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体系结构。到2020年,全市将形成一个特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65个小城镇(含徐州都市区内10个2.5万人左右的小城镇)。

六、徐州都市区规划

到2020年,都市区城镇总人口将达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6个重点发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10个镇适度发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

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铜山城区主要发展生活居住、公共服务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利国主要发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担有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服务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发展物流产业;郑集重点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发展。徐州大彭镇规划。

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

未来的徐州不仅是一个繁荣、文明、富裕的城市,更是一个和谐、生态、宜居的城市。一项项自然生态景观规划让人们看到未来生态徐州、绿色徐州、和谐徐州的发展轮廓。无论是城市总体概念性规划,还是各分区域规划,人们不仅能够在规划的空间中寻找未来“家”的坐标,也在规划的蓝图里畅想着现在没好的未来。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徐州,进一步了解了徐州悠久的建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徐州的飞速发展,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同时我们深刻的理解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意义,感受到了自身的重大责任和深深使命。激励我们要以激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建设和谐、稳定、美好的家乡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资料:道客巴巴文档—徐州规划馆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书

徐州市轨道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篇三:徐州大彭镇规划

课程设计

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设计

一、 徐州市基本概况 1.1地理环境

1.1.1位置

徐州,华东重要门户城市,江苏省第二大城市 ,是国务院定位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中国经济30强城市,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性新能源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世界硅都”的美誉,成长竞争力居全国首位,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二线城市之一。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有超过六千年的文明史和四千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1.1.2气候

徐州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1.1.3地形

徐州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不太复杂,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均较低。从地壳结构来看,徐州地壳厚度变化较小。莫氏面平均深36公里左右,康氏面平均深20公里,一般是西部较深。再看构造运动。徐州属于苏北平原的大面积沉降区。地貌上表现为地势低平,在断陷盆地内的沉积物厚度较大,表现出共震荡运动的特征。

1.2行政区划分

2013年8月9日,经省政府批准,徐州撤销11个镇、调整6个镇的区域,共设置17个街道办事处。调整涉及面积1426平方公里,156.4万人口。

徐州行政区划

在此交汇,京沪、陇海两大干线铁路于此相交,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是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大型干线机场,徐州市运输管道是华东输油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已经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化交通格局。

1.3.1铁路

徐州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2011年,京沪高铁的开通标志着徐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同时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3小时经济圈。“徐州通,则全国通”,徐州是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2013年,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徐州段已经开工建设,丰沛铁路加快建设,徐州将成为传统干线铁路和现代化高铁交汇的“双十字”铁路枢纽。

徐州东站不仅是京沪高铁七大主要站区之一,也是徐兰客运专线主要枢纽之一。 徐州北站是亚洲第二大编组站,同时也是中国最高等级编组站(双向三级六场)之一。徐州大彭镇规划。

1.3.2公路

中国地级城市罕见的22条主干、四环线和90条县乡公路格局(在所有的地级市只有徐州一个城市) 。徐州是国家级公路主枢纽,截至2014年底,公路总里程16332公里,徐州建成7条高速公路,形成46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络,里程数居中国地市级前列,所有县(市)均连通高速公路,各行政村均通达客运班车。形成了通达国内主要城市和周边地级以上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络;境内共有5条国道,11条省道,市到县均以干线一级公路连接,可达到一小时交通;县到镇、镇到镇、镇到行政村均通标准化等级公路。

2013年,徐州开建五环路,全长135.2公里,其中东环长约33.5公里、北环长约42.5公里、西环长约39公里、南环长约20公里。徐州五环路把徐州市域的合围面积拓展至1100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35.7%。

1.3.3航空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是淮海经济区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等级最高的大型国际航空港。航站楼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800人次的需要。在全国142个营运机场中,可起降747大型客机以上的空港只有17个,观音机场就是其中之一,排名约12。观音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广州、曼谷、首尔、高雄、济州岛等城市的航班。徐州空军机场位于徐州新城区、铜山区交界处,迁建项目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实施迁建,在铜山区黄集镇启动实施。

1.3.4水运

徐州是国家级内河水运主枢纽城市,内河航道总里程达1057.84公里。徐州港是中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中国内河十大港口之一,吞吐量居中国内河港口前十。被誉为“黄金水道”的京杭大运河横穿徐州,在境内长181.16公里,北接微山湖南连骆马湖。为充分发挥京杭运河水运主通道作用,徐州先后实施了京杭运河徐州段“三改二”、湖西航道八一大桥改建、城区段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实现京杭运河徐州段二级航道的全线贯通。2014年,国务院长江经济带规划中将徐州港列入国家重点建设港口。

1.3.5轨道交通

徐州地铁,2013年2月22日,《徐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13-2020)》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徐州市成为苏北第1家、全国第35家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根据近期规划方案,将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包括1、2、3号线一期工程,总长度67公里,其中地下线60.6公里,总投资约443亿元。徐州地铁2号线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骨干线路,线路贯穿老城区南北发展轴和徐州新区东西发展轴,为老城区和新城区提供快速联系,衔接老城商业中心彭城广场和市级商务中心徐州新区商贸与金融中心,串联徐州汽车北站、汽车南站等客流集散点,全长约36.8公里。

1.4.经济状况

2014年,徐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3.91亿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56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290.26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2200.09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6.1:44.3。 2014年,徐州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2.33亿元,增长11.7%。

2014年,徐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47.7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320.42亿元。

徐州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16年经济总量进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前25名。 2014年,徐州粮食播种面积1099.44万亩。粮食总产469.18万吨,其中,夏粮204.65万吨,秋粮264.53万吨。徐州农副产品品种众多、特色鲜明,银杏、富士苹果、牛蒡等20多种农副产品享誉海内外。

2014年,徐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1610.30亿元,增长12.1%。六大千亿元产业产值10336.13亿元,增长12.3%。徐州规模以上工业2822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6家,超50亿元的企业15家,超百亿元的企业6家。

关于兴建大彭镇彭祖文化基地和养生产业集聚区的思考
篇四:徐州大彭镇规划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兴建大彭镇彭祖文化基地和养生产业集聚区的思考

作者:蔡莉娴 刘芳 王德义 李国锋

来源:《文化产业》2013年第12期

摘 要:徐州铜山大彭镇是彭祖文化的正宗发祥地,至今保存着珍贵的彭祖物态文化,积淀和凝聚了深厚、丰富的彭祖非物质文化。建议在徐州铜山大彭镇兴建彭祖文化基地和彭祖文化产业集聚区,形成以彭祖文化基地为中心,以文化传承、餐饮服务、休闲养生、医疗保健为内容的,集吃、住、行、游、购、娱、学为一体的彭祖养生文化产业链,打响“要养生到徐州”的旅游名片。

关键词:重建彭祖文化基地;兴建文化产业集聚区彭祖文化;徐州大彭镇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30-02

一、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与彭祖文化

(一)彭祖文化根在徐州(铜山大彭镇)

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姓篯,名铿,是上古黄帝的第七代孙。帝尧的时候,他曾向尧进献养生雉羹,尧帝将大彭之地(今铜山区大彭镇)封于彭祖,建立大彭氏国,后世推崇他为彭祖。公元前1185年大彭氏国被商所灭,彭城(今徐州)取代了大彭国,因此徐州又名彭城。

1、铜山与大彭镇:清代之前铜山县一直被称为彭城或彭城县。清代(1733年)因“微山湖东畔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拔73.6米的岛屿产铜而著名,铜山县即因此得名。最近铜山县又被改为铜山区,成为徐州市的一部分,大彭镇则是下属铜山的一个镇。

2、彭城与徐州: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最早的氏族部落大彭氏国原址就在铜山大彭镇。朱浩熙先生在《彭祖》一书中写道:“如果从城市而言,彭城者,徐州也;而从县制而言,古彭城县与今铜山县土地范围大致相同,治所也基本一致。因此,我们也可说,彭城者,铜山也。”

(二)大彭镇自然状况:

1、交通、地貌、物产:大彭镇位于徐州市西郊,距市区8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地处苏皖交界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陇海、徐阜铁路穿境而过,310、311国道横贯东西,京福高速公路西绕城段穿境而过,镇村公路交织成网,近年来,大彭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形成“东南的蔬菜、西南的水产、东北的养猪、西北的果园”之格局。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gerenjianli/11695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