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线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自荐信 时间:2020-05-08

【www.myl5520.com--自荐信】

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5000字
篇一:线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互联网时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互联网+”时代产业革命的来临为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产业应深入认识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问题,寻找相应解决对策,以谋求辽宁“互联网+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旅游产业;信息化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我国“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革命正式到来。通俗来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其含义是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及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业态。传统的旅游模式由于受到时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将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游客,而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点对点,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随着世界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旅游业”的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对于传统旅游业来讲,走“互联网+”的发展道路其实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优势和带动作用,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变革、服务效能的提高,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1“互联网+”与辽宁旅游的发展优势

在2015年的“两会”上,“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由此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履行成为各产业发展的关键,这为旅游业的变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辽宁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推动“互联网+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旅游业运行方式,实现旅游业和互联网的融合,逐步把旅游产业发展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1政策优势

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互联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传统旅游业的升级。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2015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互联网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辽宁省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际行动改善互联网旅游的环境,另一方面,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在互联网中的发展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保证旅游市场的安全有序。

1.2资源优势

辽宁省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这些构成了其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辽宁省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水域和地域两大景观,集中体现在山景、滨海、森林

和湿地四个方面;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古人类文化遗址、秦汉文化、辽金文化和满清文化为代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辽宁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3A级以上旅游区185家,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省级以下的各种景区(点)。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辽宁省这些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的观赏性将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是由于在互联网中旅游资源被赋予各种信息特征,游客与旅游资源能够智能交互,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资源的观赏性。另外,互联网发达的信息技术将会创造或延伸整合出更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对于辽宁省旅游业发展而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推动旅游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

1.3旅游信息交流优势

在“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最具优势的就是旅游产业信息交流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一方面,“互联网+”能有效降低辽宁省旅游业信息交流的成本。在辽宁省传统的旅游产业链模式中,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产业相关部门的有效协作,而互联网使得辽宁省旅游业的各部门能够直接传递信息,可以有效消除辽宁省旅游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之间重复、无效的投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旅游产业资源的优化。另一方面,“互联网+”能有效提高辽宁省旅游业信息交流的效率。一是提高了游客获取信息的效率。辽宁省传统旅游模式过程繁琐复杂,但在“互联网+”背景下,游客可以更快捷地获取辽宁省旅游业的相关信息。例如,通过携程、途牛、艺龙、去哪儿等在线旅游企业,游客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搜索辽宁省的旅游景区,预订景区门票以及酒店、餐饮等,大大提高了旅游业信息交流的效率。二是提高了旅游相关企业信息服务的效率。互联网思维的广泛应用,颠覆了辽宁省旅游业传统的旅游商业模式,通过O2O(onlinetooffline,线上至线下),即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方式,辽宁省的旅游相关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自主、互动、实时的服务,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2“互联网+”与辽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省大力发展“互联网+旅游业”,积极推进旅游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旅游业态。辽宁省的旅游业经营模式正逐渐被改变,旅游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1传统旅游业还未与互联网完全接轨

当前,在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辽宁省的部分旅游相关企业已经把握住这一发展契机,开始探索旅游网络的经营思路和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旅游网站本身的良莠不齐,整体旅游网站的素质还处于低级阶段,也就是说辽宁省的传统旅游业还未与互联网完全接轨。这一方面是因为旅游企业对“互联网+旅游业”认

识不足。辽宁省不少旅游企业信息化意识不强,加上建设和维护一个旅游网站需要信息渠道、技术和资金实力,因而对旅游网站建设重视不够,忽略了旅游网站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能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辽宁省大部分旅游企业只是注册一个旅游网站,并未将核心业务流程、客户管理关系等发展到互联网上,没有完全实现旅游业的规模化、网络化经营。

2.2旅游信息系统功能不健全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生产部门,其旅游信息涉及多个层次和方面,因此旅游信息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和集成功能。但从目前来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旅游信息系统功能仍不健全。一方面,在具体信息设置方面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辽宁省大多数的旅游网站上发布的是介绍旅游景点、旅游知识等简单的信息,网站功能简单,定位狭窄,不能为游客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缺乏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的游客专门定制的服务。另一方面,缺乏旅游信息共享平台。一是因为很多旅游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不愿意将自己的旅游信息资源放到共享平台上,导致难以建立旅游信息共享体系。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辽宁省旅游业的各相关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信息采集、加工的手段不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不能建立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机制,因此难以构建高效的旅游信息共享平台。

2.3互联网交易安全性低

在“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业发展是建立在开放的网络基础上,互联网的交易安全性低是制约“互联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显示,个人隐私安全的制约、支付安全性低以及旅游信息真实性差影响互联网交易安全性,成为制约辽宁省旅游业在“互联网+”中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个人隐私安全的制约。游客在互联网的交易中,用户大量的信息可被旅游网站轻易获取,个人隐私资料被泄露的事常有发生,因此一些旅游者不愿意在互联网上进行旅游业务交易,这就严重阻碍了旅游业在“互联网+”中的发展。其次,支付安全性低。目前辽宁省旅游业务网上结算的环节还较为薄弱,支付安全性低导致旅游业务网上预订缺乏基本的保障。最后,旅游信息真实性差。据调查,49.8%的网上用户由于难以辨别网上旅游信息的真伪而对旅游业在互联网上的交易缺乏信心。由于辽宁省旅游业在“互联网+”中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加上网上交易的虚拟性,一些不法旅游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旅游信息,从中牟利。另外,一些用户由于恶作剧或出于好奇的心理,恶意下单订购旅游服务却不付款,使得旅游企业无法得到真正的用户信息,从而干扰旅游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

2.4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辽宁省“互联网+旅游业”的发展涉及旅游、信息网络、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方面,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综合性的知识。近年来辽宁省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旅游教育培训体系日益完善,但既熟悉旅游业务,又精通互联网技术及其他相关行业技术的专业人才仍严重缺乏。这些专业人才的缺乏一方面会影响辽宁省旅游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因为旅游网站的正常运行需要运营支持、营销策划以及维护数据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会影响旅游网站对游客服务的质量以及和供应商之间及时有效的联系。这种影响会导致旅游网站的信誉度下降,阻碍辽宁省旅游业在“互联网+”中的发展进程。

3辽宁省旅游产业的“互联网+”发展对策

“互联网+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辽宁应结合自身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逐步完善旅游业产业体系,革新传统旅游经营模式,加快“互联网+”助推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3.1转变传统旅游观念

辽宁省要加快“互联网+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旅游观念,充分认识到旅游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强对“互联网+旅游业”的认识。辽宁省先关旅游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在旅游业与互联网的接轨中,互联网不仅是个渠道,更多是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整合各种旅游资源,满足用户需求。二是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辽宁省旅游业与互联网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旅游相关企业应将传统的经营模式和互联网有机结合,实现旅游业内部运营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系统化,丰富其运营方式和营销手段,培养和引导用户的消费观念,培育顾客的忠诚度。

3.2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

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是辽宁省旅游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基石。首先,建立内容丰富、实时更新的动态旅游信息数据库。辽宁省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包括旅游咨询、旅游线路动态信息、酒店预订、在线论坛等内容的旅游信息数据库,确保旅游信息全面、及时、准确,满足游客的需求。其次,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辽宁省旅游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创建独具特色又具吸引力的功能。通过集成游客信息,准确了解游客的兴趣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根据游客的消费档次、旅行时间、兴趣爱好等设计智能化的旅游路线;建立网上游客超市,方便游客按照自己的意愿对旅游项目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最后,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单一景点或一个旅游企业很难吸引顾客,辽宁省只有加强区域内旅游企业的合作,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吸引力。辽宁省旅游企业应通过互联网联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实现各区域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打破地域的限制,提升旅游企业的网络化经营。线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3.3打造安全的互联网交易体系

辽宁省通过打造安全的互联网体系,为其旅游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加强法律的监管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旅游业在互联网领域存在的欺诈、欺骗以及泄露用户信息等行为,规范辽宁省旅游业在互联网中的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互联网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网上交易的保密性和安全安全性直接影响买卖双方的利益,安全问题已成为辽宁省推广旅游业在“互联网+”中发展的关键。通过防火墙和病毒防范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手段防止“黑客”攻击,确保旅游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支付安全。最后,建立互联网信用体系。一方面,通过信用体系可以对辽宁省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的相关旅游企业进行评估,对发布虚假旅游信息等行为的旅游企业进行惩戒,加强其诚信建设和自律。另一方面,增强用户的诚信观念,提高消费者的网络安全意识。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辽宁省旅游业互联网信息的安全性。

3.4注重培养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

在“互联网+”背景下,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只有培养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提高整体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将传统旅游业的经营管理与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应用功能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辽宁省旅游业在“互联网+”中的发展。一方面,辽宁省旅游业应建立有效的人才机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通过将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安排在关键岗位上,提高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辽宁省旅游业相关部门应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旅游业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打造一支旅游信息化的专业团队;另外,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加快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敏,江丹丹.论我国旅游业在“互联网+”中发展的可行性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5(3).

[2]唐建.应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扬州旅游产业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4(11).

[3]马卫,李俊楼.移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思考电子商务[J],2013(5).

[4]刘文江.旅游电子商务现状及其发展研究[J].人民论坛,2012(17).

[5]王松.浅谈黑龙江省旅游电子商务发展[J].华章,2012(26).

[6]叶娅丽.互联网经济与旅游业的融合分析[J].中国商贸,2011(29).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旅游
篇二:线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一带一路” 背景下的旅游业

姓名:法斌

学号:201305005591

班级:旅企13-3

指导老师:张波

目录

背景

战略确定

五大利处

挑战

总结

早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就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同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而在2014年的apec会议上,“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作为重要议题被提出,“一带一路”进入规划阶段。“丝绸之路旅游年”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承载着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责任,是贯彻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定为“丝绸旅游年”不仅仅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从旅游业发展自身而言,这也是直迎国家发展大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向世界推广美丽中国、激活“一带一路”旅游经济带的大好契机。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线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

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该《愿景与行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线带面”,将带来五大“利好”。 首先,基础设施联通将大幅提升旅游可达性。尤其是深处内陆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将极大改善交通条件,极大促进东部主要旅游客源市场进入中西部旅游资源集中的目的地,同时也将显著提升周边国家与中国边境省份之间的边境旅游。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应当积极利用新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已有的国开行、亚开行等资金渠道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吸引各大实力雄厚的国内外企业。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签署合作备忘录,简化人民往来的签证手续,将极大促进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对于连年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入境旅游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而蓬勃发展的出境旅游则将以更高的速度狂飙突进,增加更多异域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旅游产品。尤其是中亚和东盟除新马泰之外的其他各国,将是中国旅行社企业、投资商和线上旅游OTA、APP的最新拓展方向。

第三,合作重点中专门提出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将是未来几年丝绸之路沿线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旅游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一个重要方向。过程中急需突出特点,融合协调。目前丝绸之路各省份已然提出各自定位,各省份的旅游产品也需要差异定位,避免重复。

第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海上丝绸之路涉及东部沿海各港口城市,将促进邮轮旅游、海上旅游一跃而上一个大台阶。通过简化签证手续、通关手续,甚至互惠免签,不仅吸引世界三大邮轮公司入驻开辟更多母港和停靠港航线,还将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投资邮轮港设施、中国企业组建邮轮船队和航线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南海海域也能够通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上岛旅游而继续宣示主权,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

第五,地方开放态势方面,进一步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海南作为中国最热门的海滨度假岛,除了现有的旅游城市和旅游产品外,仍然极度欠缺度假旅游产品,与世界知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仍有不小差距。海南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继续打通入岛陆海空大通道,与大陆连为一体,重点打造海洋旅游、购物旅游、主题公园旅游、养生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努力恢复并提升入境市场,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教育设施,提升旅游教育水准,为旅游业提供专业的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给旅游业带来的挑战,则主要体现在:旅游安全指数、文化冲突和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三方面。中亚各国的旅游产品尤甚。丝绸之路的中亚各国与中国的国情迥异,以往交流也偏少,难以避免文化冲突,甚至安全系数也较低。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产品,短期内仍然是价高人少,不可能像东南亚旅游一样甚至比三亚更便宜,但仍然有细分市场可以细水长流地经营。所有这些挑战需要法律保障、文明教化和精心运营,而非回避和模糊焦点。

受历史文化差异、现实利益冲突、外部环境干扰等因素影响,外界在看待“一带一路”时,也出现了很多误解和担心。比如,误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者是“中国版珍珠链战略”,抑或是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替代品。有不少俄罗斯和日本的学者则担心“一带一路”会挑战现有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体制,会排挤其他国家的既有利益。部分东南亚、中东等沿线国家的当地企业和社会组织对中国的企业和项目存有抱怨,担心中国进行“能源掠夺”和“经济控制”。此外,各国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还有一些人对“一带一路”的实现前景缺乏必要的信心。

2016年在线旅游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篇三:线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62113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

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

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

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线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

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 1621138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810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Z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消费者使用手机习惯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在

线旅游业市场空间。这也成为去哪儿、携程、爱GO网等在线旅游企业向移动互联网发

力的主要原因。4G网络的飞速到来,更是巩固了移动互联网市场基础,移动互联网在

线旅游市场潜力无可限量。旅行社的产品没有库存,天然适合在线。互联网化和信息化

能够节约渠道成本,特别是全国化发展的成本,它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加快了渠道扩

张的速度,同时互联网具有发展标准化大规模产品的能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为

在线旅游预订行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发展机遇。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国家提

出“文化旅游”的理念,并将其写入规划。旅游发达国家美国的在线旅游预订渗透率为

70%,与其相比,我国的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整个行业将继续享

受旅游人口红利。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旅游预订行业用户需求的发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

支撑。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为在线旅游预订行业拓展了渠道。

市场容量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

16年版)显示,国家政策风向的支持为在线旅游预订行业打造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

社会化媒体为在线旅游预订注入新的市场活力,社会化媒体贯穿于旅游在线预订以及旅

游行程的始终,进行在线旅游预订之前,在新浪和豆瓣上查找、比较、分享信息的用户

分别占21.9%和11.6%。而19.4%和17.6%的用户在旅行过程中或结束后到新浪微博和

腾讯微博分享旅行见闻。社会化媒体的交互作用刺激在线旅游预订用户产生正向消费,

成为促进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的催化剂。线上预订用户中,有过手机预订经历的用户

占20.3%。安装了在线旅游预订APP的人绝大多数都在使用该APP。手机在人们旅行过

程中作用贯穿全程。不仅仅是旅游过程中与亲人朋友联络,对于旅行前目的地等行程信

息查询、旅游过程中信息导航(LBS等功能)、旅游过程中分享见闻等智能手机新兴功

能,线上预订用户占比分别为60.6%、59.8%和45.3%,多于线下用户。移动智能终端的

发展和应用拓展了在线旅游预订渠道,朋友间的交互作用极大的刺激了旅游需求和旅游

消费。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旅游预订APP的不断完善,线下用户和潜在旅游用

户可能直接转化为手机在线旅游预订用户。

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2772.9亿元,比2013年增长27.1%,增速保

持稳定。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稳定增长主要受机票、酒店、度假三大核心板块的

利好发展驱动。从细分领域来看,机票是在线旅游市场中发展最成熟的领域,由于其基

数较大,因此发展增速相对较慢;近两年国内休闲用途住宿需求逐渐释放,酒店市场持

续火热,2014年中国在线酒店市场增速升至30.0%左右;度假是在线旅游行业中最热门、

发展增速最快的板块,2014年在线度假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增速保持在40.0%以

上。

市场格局

2014年携程总营收约77.5亿元,占整体市场的份额为54.3%,比2013年提升4.3

个百分点;艺龙占比8.4%,位列第二;同程营收占比5.3%,排名第三。2014年中国在

线旅游OTA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核心OTA企业或调整战略,对

市场做出较快反应;或优化升级,在某一领域持续深耕:1)2014年年初,携程调整了

其两大主营业务,将传统酒店预订调整为包括酒店、客栈、旅馆等在内的大住宿预订业

务,将机票、火车票预订调整为大交通服务;另一方面,近两年携程也加快投资步伐,版

图扩张意图明显,相继投资酒店、短租、租车、度假、邮轮等多个领域,涉足产业链上

下游。2)2014年艺龙坚持在住宿领域深耕,截至6月艺龙签约合作的国内酒店数量达

12万家,国际酒店为32.5万家,前三个季度艺龙酒店预订共计2476.4万间夜。3)201

4年同程先后获得来自腾讯、携程的两笔融资,市场动作不断,上半年掀起“1元门票”

价格战,年末高调宣布将加大出境游和邮轮市场投入,意欲分羹市场。4)途牛将品牌

建设、移动布局及区域拓展作为其2014年三大发展战略,从二季度起途牛加大电视及

网络渠道的品牌营销投入,并积极扩充旅游顾问团队,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截至年底,

途牛在全国共发展75个区域中心,而且二三线城市贡献的交易额已达50.0%。

前景预测

随着中国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在线旅游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的增长趋于平缓,

但在线市场渗透率目前较低、上升趋势明显,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在线旅游市场仍

将保持高于行业总体增长的增速运行。基于国家旅游局的预测(2020年国内旅游收入1

0万亿元、入境旅游收入800亿美元),中国旅游行业总收入2013-2020年复合增长预计

约19.7%,由此可见在线旅游市场2020年以前将至少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

面临挑战

近年来,在线旅游网站因其价格便宜、一站式服务方便快捷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

的青睐。但在业务量激增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虚假宣传、霸王条款、消费纠纷等

问题,亟待加强规范。在线旅游市场经营载体(网站)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化,但电子合

同签署政策的缺失和售后服务要求不规范,也制约了在线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是对在线旅游行

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

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

论据,进行论证。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如

实地反映了在线旅游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

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揭示了在线旅游

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

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透视

第一章 在线旅游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在线旅游行业概述

一、在线旅游行业界定

二、在线旅游行业分类

三、与传统旅游业的区别

第二节 在线旅游产业产品与服务

一、在线旅游产业主要业态

二、在线旅游产业组织形式

第三节 在线旅游行业产业链分析

2016中国旅游发展报告
篇四:线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

2016中国旅游发展报告

《报告》从旅游行业发展概况开篇,盘点世界及中国旅游竞争力、分别以“五大转变、四大战略、五大影响、五个着力、四个阶段、五大作用”六大篇章,关注在线旅游发展态势、聚焦旅游业新规颁布实施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辉煌发展,并以专题形式,对“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度调查、细致解读和理性剖析。

旅游行业发展概述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大要素组成。按业务种类划分,旅游业可分为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和接待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世界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1、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2015年国际游客人数相比2014年增长了4.4%,达到11.84亿人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2、中国、美国和英国引领2015年出境游市场。

受欧元、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的影响,欧洲增速引领各大洲(+5%)。2015年,前往欧洲的国际游客为6.09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了2900万人次。前往中欧和东欧地区的旅游人次,自2014年下降之后,2015年回暖,增速达6%。北欧(+6%)、南地中海欧洲区域(+5%),以及西欧(+4%),均出现喜人的增速,这与该区域富含成熟旅游目的地息息相关。

亚太地区,2015年国际游客到访量达2.77亿人次,同比2014年增加1300万人次,增加比为5%。其中大洋洲国际游客到访量实现7%的增长,东南亚实现5%的增长,东北亚和南亚国际游客到访量均实现4%的增长。

美洲的国际旅游人次,相比2014年表现更加稳固,旅游人次增加900万,达到2015年的1.91亿人次,增长速度为5%。美元刺激了美国的出境游,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均受益于此,并实现了7%的增长。南美和北美接近平均水平,均实现了4%的增长。

3、未来十年,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岗位达3亿个,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五大转变

展示中国旅游业辉煌成就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gerenjianli/10441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