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自荐信 时间:2020-03-20

【www.myl5520.com--自荐信】

垃圾中转站房智能管理系统应用
篇一: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垃圾中转站房智能管理系统应用

在环卫行业中,垃圾中转站房、特别是乡镇垃圾中转站房由于分部范围广,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垃圾运送,清理不及时、影响周边居民居住环境等问题,在环卫行业管理中一直是个不能有效解决的难题。

垃圾中转房作业监控系统技术正是运用视频监控、地图信息管理、GPS/GIS技术、传感技术、移动互联网、云管理等技术对垃圾站房、垃圾箱体、垃圾压缩站做整体的监控分析,满足了垃圾清理、转运的需要,大大改善垃圾站房管理的现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许村镇作为海宁下属乡镇中总体保洁面积最大的乡镇,同时拥有全国文明的家纺市场称号,这就直接导致整个许村的垃圾量上升,特别是工业垃圾,垃圾日平均量约为180吨。

日前,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垃圾中转房作业监控系统在嘉兴市海宁许村镇的应用将这一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并通过专家组验收,进入正式运行的阶段。本系统对全镇19个站点做视频监控,对33只箱体做监控分析,满足了垃圾转运的需要,并同时对人员和车辆进行可视化管理,达到实时监控,实施监督的效果。

浙江联运知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软件、硬件与互联网应用于一体的高技术企业,在行业内拥有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产品广泛应用于环卫、公路、交通及商用车行业高端客户,特别是在智慧环卫行业方面,更是拥有专业的开发团体,硕士以上学历占开发团队的10%,可为客户提供完备的整合方案、灵活的的扩展功能方案、可靠的数据安全保障。

全方位的视频监控功能

通过对全镇19个站点安装监控主机、摄像机、拾音头、GPS定位系统、报警按扭、

无线传输模块等设备,实时监控清运车辆进出垃圾处理场过程。同时可规划垃圾清运路线,设定清运监控指标,按最优化的路线提前对清运路线进行规划,并且通过对垃圾桶及垃圾运输车安装“物联网”感知设备,实时统计哪些垃圾桶已被清收,哪些垃圾桶还未清收。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实时监控清运车辆进出垃圾处理场次数、时间等。

对于未按规定将不可燃烧建筑装修垃圾、工业废料等运输进入中转站的,监管人员一旦发现可立即进行截图,汇报主管部门,经部门分析处理后立即派发到相关作业部门进行处理。

压缩箱传感监控功能

通过ACC、总溢流阀开启、监控行程开关、噪音检测传感、臭味检测传感等技术手段,可达到对作业状态、垃圾运输量的统计,以及站点噪音、臭味的检测和报警。实时监测中转房内的空气质量,根据空气质量输出不同的等级状态进而预警提醒,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及居民投诉量。

实时、高效的车辆及人员监管功能

对全镇33只分体式垃圾箱安装GPS设备,对每只箱体的地点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标注,箱子从标注点离开,系统将自动统计,如果车辆从标注点区域离开,系统将自动发

短信到管理员手机上,有利于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车辆作业动态,进行调配。

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点击作业智能监管系统,点开某一辆清运车的运行画面,可清晰、直观的了解到他的位置、速度、是否进入垃圾收集点,及收集点时间,是否按规定路线行驶等,对于偏离行驶路线的车辆,系统会发出自动报警信息至管理员手机,以便管理人员及时检查运行车辆,督促驾驶员规范作业。

通过作业管理查询系统,可查询并导出车辆运行报告、焚烧场次数统计、出勤报表、运行轨迹、清运统计等报表,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

本项目通过对垃圾中转房作业监控系统的应用,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垃圾中转房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使管理人员能够迅速掌握一线管理、作业部门的绩效情况;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实时掌握垃圾压缩清运数据;建立智能化的监管渠道,科学技术运用到城市管理中,促成了一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落地,使城市管理不断迈向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提升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图为:许村垃圾中转站)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艺比较
篇二: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龙源期刊网 .cn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艺比较

作者:李佳梅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4期

[摘 要]: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垃圾收集、处理和运输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就垃圾转运站水平装箱式和竖直装箱(筒)式从工艺流程、工艺技术进行比较,以方便使用方做出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转运站 除尘除臭污水处理渗沥水

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垃圾转运站就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垃圾产地(或集中地点)至处理厂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在换装到大型的或其它运费较低的运载车辆中继续运往处理场。转运站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转运站作为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在不少城市的生活垃圾收运物流系统里起到枢纽作用。垃圾经转运站不仅实现了垃圾封闭化、大运量的运输,提高了长途运输的经济性,而且显著改善了垃圾运输的环保性,减少了长途运输的车流量。随着这些重要作用日益显现,转运站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乡得到了应用,已逐渐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环卫设施之一。 目前带固定装箱机的推入装箱式转运站,按装箱方式,又可分为水平装箱式和竖直装箱(筒)式两种。

1、工艺流程比较

图1和图2简单表示了这二种工艺流程。

从图1、图2可见,竖直装箱(筒)式较水平装箱式工艺流程简洁;设备数量少,投资及运行费用少,便于设备管理和维护;最重要的是无渗沥液排出,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工艺技术比较

表1列出了对这二种工艺的技术比较。

表1 竖直压入装箱与水平压入装箱工艺技术比较表

从本本表中二者的优劣区别更直观明了。;;良好的工艺是成功的一半,然而附带的除尘除臭、污水处理和噪声控制也不容忽视,因此,确定好转运方式后,还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争取建成既满足要求又环保卫生的设施

垃圾转运站规范
篇三: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的通知

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建标〔1991〕8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6)城科字第263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主编的《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7—91,自1992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局管理,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使我国城市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

平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其它垃圾转运站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 根据转运站的特点,在设计时,应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第1.0.4条 转运站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选址和规模

第一节 选址

第2.1.1条 转运站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行业规划的要求。

第2.1.2条 转运站的位置宜选在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最多的地方。

第2.1.3条 转运站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2.1.4条 在具有铁路及水运便利条件的地方,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宜设置铁路及水路运输垃圾转运站。

第二节 规模

第2.2.1条 转运站的规模,应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

第2.2.2条 垃圾转运量,应根据服务区域内垃圾高产月份平均日产量的实际数据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下式计算:

Q=δnq/1000

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

n——服务区域的实际人数;

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人·d),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无当地资料时,垃圾人均日产量可采用1.0~1.2kg/人·d,气

化率低的地方取高值,气化率高的地方取低值;

δ——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当地实际资料采用,如无资料时,δ值可采用1.3~1.4。

第2.2.3条 转运站规模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为小型;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

型,转运站用地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中第4.1.1条的规定。 第2.2.4条 转运站的服务半径:

一、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km;

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km。

第2.2.5条 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转运站。

第三章 建筑和环境

第3.0.1条 转运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大、中型转运站应按区域布置,作业区宜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站前区布置应与城市干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3.0.2条 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的要求。

第3.0.3条 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以及环境相协调。 第3.0.4条 转运站内建筑物室外装修宜采用水刷石、中级涂料、普通贴面材料等。

第3.0.5条 转运车间室内地面及墙面、顶棚等表面应平整、光滑。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第3.0.6条 转运站内建筑物门窗,宜采用钢门、钢窗或木门、木窗,临街的小型转运站宜采用卷帘门等。 第3.0.7条 大、中型转运站内应绿化,绿化面积应符合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

第3.0.8条 大、中型转运站内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应设污水处理设施。

第3.0.9条 转运站的采暖、通讯、噪声和消防的标准应符合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0.10条 转运站应根据需要设置避雷措施。

第四章 设备和设施

第一节 设备及其布置

第4.1.1条 转运站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采用不同方式和设备将垃圾装载到运输车辆或船舶上。 第4.1.2条 转运站的设备数量应根据转运量确定。

第4.1.3条 为调节转运站的工作效率与车辆调用频率之间的关系,应根据需要设置垃圾贮存槽。

第4.1.4条 放置集装箱地坑的深度应保证集装箱上缘与室内地坪齐平或不高于室内地坪5cm,集装箱外壁与坑壁之间应保持15~20cm的距离

,并应设置定位装置。

第4.1.5条 集装箱应与垃圾运输车的载重量及车箱相匹配。

第4.1.6条 集装箱的数量,应根据垃圾贮存时间、清运周期及备用量等因素确定。地坑式转运站其集装箱的数量不宜少于地坑数的2倍。

第4.1.7条 采用起重设备的转运站,应采用电动起重设备。

第4.1.8条 转运站宜设置垃圾压缩机械。

第4.1.9条 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相邻设备间净距:

考虑人行时,其宽度不小于1.2cm;

考虑车行时,其宽度应根据运输车通过的实际需要确定。

二、集装箱式垃圾转运站内应留出周转集装箱停放的位置,并应在其周围设置宽度不小于0.7m的通道。

三、转运站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2m。

第4.1.10条 转运站转运车间室内高度应不小于设备最大伸展高度。当采用起重设备时,应保持吊起物底部与吊运所越过的物体顶部之间有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0.5m以上的净距。

第4.1.11条 大、中型转运站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运输车辆。

第4.1.12条 运输车辆的配置数量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M——运输车辆数量;

Q——日转运量(t/d);

W——运输车载重量(t);

u——每部车日转运次数;

η——备用车系数,取1.2。

u=T/t

式中T——额定日运输时间;

t——一次作业时间。

第4.1.13条 水路垃圾转运站应采取专用码头的方式,并应满足水位变动的要求。

第4.1.14条 水路垃圾转运站应设有固定垃圾运输船的设备、垃圾装卸设备和防止垃圾散落在水中的设施。 第4.1.15条 运输机车及船舶数量应根据运转量及运输机车、船舶载重量及一次作业时间确定。

第二节 设施

第4.2.1条 大、中型转运站应设置垃圾称重装置。

第4.2.2条 转运站应设置杀虫灭害装置,转运车间内应设置除尘除臭装置。

第4.2.3条 转运站应设置供控制作业用的操作室或操作台。操作室或操作台应设在高处或安全的地方。大、中型转运站还应在操作室或操

作台内设监控系统。

第4.2.4条 转运站应设供工人值班、更衣或存放工具、资料的附属用房。大、中型转运站还应设置办公、宿舍、食堂等工作、生活设施。

其面积应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的规定。

第4.2.5条 大、中型转运站宜设置洗车台及检修车台、停车场、加油站等设施。

第4.2.6条 转运站应配备应急电源,并应考虑相应的机房。

第4.2.7条 转运站内应设置电话或其它通讯设施。

第4.2.8条 铁路及水路运输转运站内必须设置与铁路系统及航道系统相衔接的调度通讯、信号系统。 第4.2.9条 转运站应设置排除站内积水的设施。

附录一 本规范术语解释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篇四: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trasfer station of municiapal solid waste

CJJ 47-2006

J511-2006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6年8月1日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部

公告

第42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47—2006, 自2006年8月l日起实施。其中第7.1.1、7.1.3、7.1.4、7.2.2、7.2.3、7.2.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47—9l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垃圾转运站与垃圾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3月26日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4]66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9l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选址与规模;3.总体布置;4.工艺、设备及技术要求;5.建筑与结构;6.配套设施;7.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8.工程施工及验收。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增加和细化了选址条件;重新划分了规模类别;增加了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调整了转运站服务半径;明确了转运站总规模与转运单元的关系;增加、细化了转运站总体布置的内容;增加了转运站关于绿地率的指标;增加、细化了有关工艺技术的要求;新增了“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和“工程施工及验收”两个章节。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地址:武汉市武昌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 本规范参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

北京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中国市政西南设计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专用汽车厂

珠海经济特区联谊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中荷环保有限公司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华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长峰弘华环保设备分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陈海滨 吴文伟 徐文龙 谭树生

汪立飞 张来辉 周治平 王元刚

王敬民 莫许钚 刘臻树 汪俊时

沈 磊 朱建军 熊 萍 秦建宁

李俊卿 赵树青 魏剑峰 王丽莉

l 总 则

1.0.1 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选址与规模

2.1 选 址

2.1.1 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 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 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 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 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 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 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 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 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 选址与规模

2.1 选 址

2.1.1 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 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 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 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 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 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 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 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 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2.2 规 模

2.2.1 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

新建的不同规模转运站的用地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注:l 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

2 用地向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

3 与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

4 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

5 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

2.2.2 转运站的没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没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并综合城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2.2.3 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2.2.4 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2.2.5 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可按下式计算:

2.2.6 当转运站由若干转运单元组成时.各单元的设计规模及配套设备应与总规模相匹配。转运站总规模可按下式计算:

2.2.7 转运站服务半径与运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1.0km。 2 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眼务半径宜为3.O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5.0km。

3 采用中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半径。

4 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30km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应设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

3 总体布置

3.0.1 转运站的总体布局应依据其规模、类型.综合工艺要求及技术路线确定。总平面布置应流程合理、布置紧凑,便于转运作业,能有效抑制污染。

3.0.2 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转运站。总体布局及平面布置应为后续建设留有发展空间。 3.0.3 转运站应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工艺布置。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进行雨污水导排。

3.0.4 转运站的上体设施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转运车间及卸、装料工位宜布置在场区内远离邻近的建筑物的一侧。

2 转运车间内卸、装料工位应满足车辆回车要求。

3.0.5 转运站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计量设施应设在转运站车辆进出口处,并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与进口厂界距离不应小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gerenjianli/10251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