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药品价格虚高自查

工作报告 时间:2019-08-02

【www.myl5520.com--工作报告】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篇一:药品价格虚高自查

卫生经济学作业: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

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班级:***************

学号:***************

姓名:***************

1

目 录

引言„„„„„„„„„„„„„„„„„„„„„„„„„„„„„„„3

一、我国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现状

1. 我国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3

2.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现象严重„„„„„„„„„„„„„„„„„„„3

3. 药品降价难以落实„„„„„„„„„„„„„„„„„„„„„„„3

4. 高价药驱逐低价药„„„„„„„„„„„„„„„„„„„„„„„4

二、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分析药品价格虚高自查。

1. 医疗费用结构性失衡,医院“以药养医”„„„„„„„„„„„„„ 4

2. 医药市场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医疗信息不对称„„„„„„„„4

3. 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各个环节依次加价„„„„„„„„„„„„„„4

4.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暗箱操作”„„„„„„„„„„„„„„„ 5

5. 药品厂家的无序竞争,应对降价自有对策„„„„„„„„„„„„„5

三、解决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对策建议

1. 合理调整医疗费用支付结构,破除“以药养医”„„„„„„„„„„ 5

2. 严格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及准入退出制度„„„„„„„„„„„„„„6

3. 打破现行的药品流通体制,缩短分销渠道„„„„„„„„„„„„„6

4. 加强药品价格的监督和管理„„„„„„„„„„„„„„„„„„„6

5. 坚持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市场准入制,规范药品市场„„„„„„„6

6. 采取第三方付费,完善费用制约机制„„„„„„„„„„„„„„„6 参考文献„„„„„„„„„„„„„„„„„„„„„„„„„„„„7

2

我国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医改以来,国家不断调整药品价格,但近年来药品价格一直偏高不下,药价虚高成为公众反应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而这一问题将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对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 药品价格的监督和管理,合理调整医疗费用支持结构,破除“以药养医”,严格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及准入退出制度,缩短药品分销渠道,采取第三方付费等。

【关键词】 药价虚高 原因分析 对策研究

引 言: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社会民生领域的热点问题。消费者纷纷表示药价虚高,难以接受,他们恐怕生病,甚至连一个小感冒都惹不起,可见,药价虚高问题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药价虚高只是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并成为卫生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增加了财政负担。因此,合理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药品价格虚高问题的现状

1、我国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

我国药品价格是从原来的国家单一主体定价逐步向市场多元化主体定价过渡,药品价格规制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依据相关法规,我国药品价格采取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的规制办法。不同企业生产的政府定价药品,疗效明显好于和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其它企业生产的同一产品,以及疗程可以缩短或疗程费用可以节省的产品,可以申请单独定价。政府定价原则上按社会成本确定价格,对供大于求的药品要按社会先进成本定价。流通环节的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合并计算,实行差别率。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药品分为医保类药品和非医保类药品两大类,非医保类药品由药品生产企业自行定价,只需将有关定价资料报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备案即可在全国销售。而医保类药品义分为甲,乙两类,实行不同的价格管理办法,其中甲类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定价和调价,全国执行同一价格;乙类由各地物价管理部门分别定价,在生产企业自行定价的堪础上有15%的凋控空间,各地分别执行各地的价格。第二类是以招投标、挂网采购为主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2、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现象严重

药品价格虚高是指政府规定的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或企业自主制定的药品零售价格远远高于其社会平均成本,使药品最终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成本的价格出售。目前,我国药品售价基本达到以下比例:中成药出厂价格一般为零售价格的20%-25%,化学药品为10%-20%,极个别在10%以下。也就是说,药品的零售价格一般是出厂价格的4-10倍,甚至更多。

3、药品降价难以落实

降低药价是减轻国家负担,解决看病难的有效措施,挤尽药品价格中的水分 3

是减少就医开支最简捷的途径。在老百姓十分关心的药价问题上,国家屡次降价的举措显然值得肯定。但是,即使药品价格大幅“跳水”,作为患者感觉却不明显。在医院和药店里,降价药品难觅其踪影,或者药品被更换名称或包装,价格不降反升。究其原因,我认为“药价虚高”的原因并不完全在药品本身,更确切的说,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是在药,因此,单纯的降价等措施只能起到暂时治标的作用,不能真正起到治本的疗效。

4、高价药驱逐低价药

药品市场招投标制度极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高价药驱逐低价药”的现象。药品市场上的最终消费者其实是患者而非医院,但缘于我同“以药 养医”的制度性设计以及医药市场中的双重代理关系的存在,药品进入医院以后,决定药品能否进入患者手中消费的选择标准其实是能否能给医院(医生)带来最大利润。在进价15%的提价幅度既定的情况下,自然是高进价药能够为该医院带来更丰厚的利润,因此进价越高的药品反而会越好销售。即使通过招投标制度,药品低价进入医院,最后也不能到达患者手中,形成“死标”,最终形成“高价药驱逐低价药”现象。

二、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原因分析

1、医疗费用结构性失衡,医院“以药养医”

据统计,政府在最近7年药价降了二十多次,各地招投标、挂网采购也一直在压低药价,但药价偏高的现象仍然没有明显缓解,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的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医疗费用支出的结构性失衡所致。国内医院的收入主要有三大块组成,即政府投入、技术与劳务投入、药品收入。但现行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中,却存在理论认知及实践上的双重偏差,忽视了“医疗服务费用”,简单地把医药价格等同于药品价格,药品费用承载了补偿医疗服务费用过 低的重任,最终表现就是药品价格过高.

2、医药市场存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医疗信息不对称

医药是经济体系的特殊领域,在这个市场,存在“药商—医院(医生)”和“医院(医生)——患者”两重委托一代理关系。医院(医生)在这两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既决定了一方面在医疗费用支出中必须考虑医院(医生)的知识价值,即技术服务费用;另一方面也导致医院(医生)存在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即出现“大处方”、“小病大治”等道德风险。

消费者与生产者(例如医生、医院等)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意味着医生比病人更清楚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以及医疗服务的程度。这种医生与病人间的不平等关系给医生创造了进行道德风险活动的机会。举例而言,医生的处方用药过量就具有典型的“道德风险”特征。实际上,医生也不是药品价格的决定者。但是,如果医生利用病人一方的信息不对称开出价格昂贵的药方来替代便宜的(这些药物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治疗效用).他们就可以从药品的需求方来影响药品价格。医生之所以可以轻易的开出昂贵的药方是因为他们决定了病人使用哪个制造商的药品。特别是当医生可以通过所开药方从制药厂取得回扣时,他们将对药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3、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各个环节依次加价

4

药品价格的制定,除了考虑生产、研发成本和宣传费用外,每一个流通环节的层层剥削也导致了药品的价格高高在上。从下面两个药品“流程图”中可以直观的反映药品加价的过程。

(1)市场零售环节:

药品生产企业 医药公司等批销商 中间商 药店 患者 相应地,药价通常组成即为:药品生产成本、临床试用成本、申报费、推销推广费、医药批发商按比例加价、中间商按比例加价、药店店员回扣。

(2)医院销售环节:

药品生产企业医药代表患者

相应地,药价通常组成即为:药品生产成本、临床试用成本、申报费、推销推广费、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公关费、医院加价、医生回扣。

上述流程图基本上反映了当前药品在流通领域销售过程以及药价逐渐上升的原因。在医药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医院和药店只是最后一个环节,对药品的多次降价,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药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的造成药价虚高的现象。

4、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暗箱操作”

1999年,为改变药品采购腐败和混乱现象,降低虚高的药价,我国开始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但从目前看,上述目标都没实现,相反,药品招标采购却使“中介机构获利,患者和企业受损”。药品招标又增加了医药企业的负担,企业为招标成功,不得不拿出一笔可观的“公关”费,进行“暗箱操作”,这些费用都追加到药价上,最终转嫁到患者身上。药价并未降低,甚至出现越招标药价越高的现象,药品招标的作用只不过是通过招标增加了一个利益分享者而已。

5、药品厂家的无序竞争,应对降价自有对策

目前,我国医药生产、流通领域存在着“多、小、散、乱、低”现象,全国共有6 0 O 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3万多家药品流通企业,无证挂靠的不计其数。有些药品竟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在生产,且多数属于仿制国外同类产品。一个诺氟沙星有120多家企业生产,而一个氟哌酸竞有1000多家企业生产。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高定价、高折扣已经成为推销药品的主要手段。少数企业只改变一下药品的剂型和名称,就将其作为新药大幅提价,目的是为企业违规促销留下空间。面对国家以往的多次降价,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自然会被挤占,那么企业也自有应对之策,或者重新命名、包装来变相涨价,或者对无利可图的药品停止供货。总之,对于药品中间环节的利润,是一点也不会减少的。

三、解决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对策建议

1、合理调整医疗费用支付结构,破除“以药养医”

即重视医疗机构(医院、医生)的专业知识价值,适当提高医疗服务费用,降低药品本身的价格,回归医疗费用支出的合理结构,让医疗服务价格得到合理的回报,符合市场规律,符合患者的价值判断。在做这方面的改革时,必须辅之以三个方面:第一,建立药品的经济学评价机制;第二,做好舆论引导,使老百姓理解医疗诊断的真实成本构成;第三,防止出现药品价格未降而医疗服务费用上升,反而使医疗费用总支出上涨的现象出现。

5

药价虚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篇二:药品价格虚高自查

药价虚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010年,利润高达1300%的“天价芦笋片”事件让人惊叹药价虚高远胜奢侈品和毒品;2011年11月13日,央视播出的《招出来的高药价》节目中,一种叫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药物利润高达2000%,让人惊叹药价虚高问题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时隔一周,央视播出的《再问高价药》节目中,一些用于治疗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零售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有的竟然高达3400%、6500%,可见药价虚高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由于药价虚高的背后是回扣的泛滥成灾,而回扣的背后则是大处方和滥用药等侵犯患者经济利益和健康权益的行为,因此,药价虚高对社会和老百姓所造成的危害无异于拦路抢劫、谋财害命。

当一个问题成为普遍现象时,必定是我们的政策体制出了问题,是什么政策体制导致了药价虚高这一严重问题呢?答案就是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

什么是药品差价率管制呢?就是在省级招标确定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价的基础之上,按规定的加价比例来确定药品零售价,并严格控制实际采购价与零售价之间差率的一种管制政策。也就是说政府既确定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价又确定药品零售价、还严格管制药品购销差价率,而且禁止医疗机构通过“二次议价”获取更多的差价收益。现行的药品差价率管制包括在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实行的顺价加价15%的差价率管制政策(也被称为“顺价加价15%的药品加成政策”)和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部分试点公立医院实行的零差率政策(也

被称为“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药品差价率管制为何会导致药价虚高呢?

在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下,公开的价格竞争机制失灵,药企之间公开合法的价格竞争毫无意义,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遏制公开合法的竞争,就必然有隐性非法的竞争。在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的倒逼之下,已经完全市场化的药企不得不建立“高定价、大回扣”的营销体系,不得不以给医生提供回扣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彼此比拼的不是“谁给医院的售价更低”而是“谁给医生的回扣更高”,只药价虚高,才会有回扣的空间,而且药价虚高越严重,回扣越大,药品的竞争力越强。

根据央视报道的药价虚高1300%的“天价芦笋片”事件和药价虚高2000%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事件,可以看出医生个人暗中收受的药品回扣是药价虚高的最主要原因(见表一、表二)。

表一:2010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曝光的湖南公立医院药价虚高1300%的“天价

表二:2011年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北京公立医院药价虚高2000%

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事件:药品价格虚高自查。

药品价格虚高自查。

“大回扣”是以“高定价”为前提的,一切非法竞争活动必须以药价虚高为基础。为此,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一方面必须组建一个庞大的政府公关队伍,花费巨资“攻关”药监、医保、物价、招标等部门,谋求高价中标,确保药价虚高;另一方面必须组建一个庞大的医药代表队伍,花费巨资“攻关”医院,包括院长、药事委员会、临床科室主任、医生,药剂科主任、财务族人,库管、护士、保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医生。上述隐性交易体系需要大量的现金,还会产生巨额的税款,为了洗出现金并逃掉17%的增值税和25%的所得税,药企还必须支付8%左右的洗钱逃税的成本。所有的隐性交易成本最终都要计入药品的中标价之中,药价虚高就不足为奇了。

据有关机构统计分析,在顺价加价15%差价率管制政策下,目前公立医院药品的零售价格总额构成比例大致如下:

由此可见,在药品差价率管制政策的倒逼之下,非法的、隐性的成本高达药价的57%,药价虚高就是“虚”在这些隐性的、非法的成本方面。

以上是以15%的差价率管制为例进行的分析,零差率在本质上和15%的差价率管制一样,还是遏制了公开的价格竞争,还是倒逼药企开展“高定价、大回扣”的非法隐性交易的竞争,还是只有药价虚高药品价格虚高自查。

的品种才有竞争力,还是会导致药价虚高和回扣泛滥等严重问题。

而我国的民营医院、零售药店、私人诊所等不执行药品招标和顺价15%的政策,在不超过国家最高零售价的条件下,它们与药品供应企业自主谈判确定品种和价格,谁的价格低,就采购谁的药品,它们都是“以药养医”或“以药养店”,但是它们的药品零售价比公立医院低很多,在真实底价购进条件下,没有药价虚高的问题,也不可能有回扣的空间,没有回扣的刺激,当然就不可能有抗生素滥用、激素滥用、大输液滥用的现象。这些铁的事实再次证明了药价虚高是顺加15%的价格管制政策所致。

北京大学顾昕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假如政府取消15%差价率的管制,允许公立医院像民营医院、私人诊所、零售药店一样自主采购药品,那么对于出厂价不到1元/支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医院一定会去挖掘找到3元/支的进货渠道,即便医院加价100%销售,零售价格也不过为6元/支,此时患者每支节省6.5元,医保基金每支也节省6.5元,医院每支多赚了1.35元(3-1.65=1.35元),三方均收益。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就应该尽快废除顺价加价15%这一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政策,采取只管药品最高零售价的政策,鼓励医疗机构降低药品采购价,不管制药品购销差价率,让药品供应商回归正常的价格竞争。在市场竞争很充分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调查不同公立医院的采购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药品价格的真实信息,据此可以科学合理的对药品最高零售价进行动态调整,政府可以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容易的解决药价虚高问题。日本采取这种药品价

格管理体制后,几年就将药品零售价格调整到原有价格的三分之一,政府行政管理的环节更少,行政成本更低,由于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效果非常好。

虚高药价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篇三:药品价格虚高自查

虚高药价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药价虚高现状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药品出厂价格调查办法(试行)》并从12月1日起实行,同时将对国家发改委定价范围内的药品开展出厂价格调查。发改委公布药品出厂价调查办法意在加强价格管理,不过有人把此举称为掀药价的老底,整治药价虚高的重要信号,然而药价虚高不是在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人们把“看病难、看病贵”和“上不起学”“买不起房”并称为困扰民众的“新三座大山”。 2011年是新医改第一阶段的“收官”年,目前,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处在攻坚阶段,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已逐步显现,亟待更深入的改革与调整突破。此外,药价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最敏感的神经,在整个制度框架中,“统一招标采购”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要解决两个关键节点,即药品的安全性和药价的合理性。然而据央视报道,出厂价0.6元,中标价超过11元,医院零售价超过12元,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从出厂到医院的利润超过2000%。这种“离谱”的药品招投标中标价并非个别现象,相关管理部门也没有给出合理解释。这便是“药价虚高”的奇怪现象,即药品价格长期严重偏离生产成本。

药价虚高的成因

一、从药品生产、出厂、定价、流通方面分析

(一)政府定价方面

存在定价过高的问题。国家明确规定,药品出厂价格原则上以社会平均成本为基础加规定销售利润和税金确定即平均成本加20%左右为出厂价。药品生产企业为追求最大的生产利润, 在向物价管理部门申报出厂价格时普遍存在虚报生产成本的现象, 通过虚报成本、抬高出厂价等办法, 为厂家和批发商留下高利润

空间。由于药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 技术性较强, 受专业知识的局限以及高度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加之缺乏科学的测评方法, 政府物价部门难以确切掌握各类药品的真实费用消耗, 对药品的报批价格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

(二) 药品生产企业方面

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能够生存, 往往采取高定价格策略, 因为只有提升价格, 才能为各个环节留取一定利润, 才能建立起销售渠道, 自己的产品才能销售出去。因此厂家将药品的出厂价大幅度提高, 目的旨在给经销商高折扣及回扣以促进产品销售。另外由于普通药品提价空间有限, 许多厂家便通过改变剂型、包装、名称等 新瓶装旧酒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9786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