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工作报告 时间:2019-07-31

【www.myl5520.com--工作报告】

党员服务群众(正文)
篇一: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1 绪 论

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基本途径和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拓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党员干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性因素,但最经常、最直接地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是广大农牧村党员。大河乡通过开展农牧村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牧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已探索建立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施,结合全乡基层党建情况,对农牧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 2 基本情况

大河乡党委下设党支部20个,党员367名。其中农牧村党支部17个、党员294人,占党员总数的80.1%;女党员73名,占党员总数的19.9%;少数民族党员199名,占党员总数的54.2%;45岁以下党员231名,占党员总数的62.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41名,占党员总数的38.4%。

大河乡从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入手,不断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使农牧村党员真正成为了新牧区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针对一些农牧村党员教育管理滞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农牧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一系列联系服务群众党性实践活动,为农牧村党员服务群众、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3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基本途径

3.1 深入开展“三队三强”活动

广泛深入开展“双创双比”活动和“比、学、赶、帮、超”活动,充分发挥农牧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党群致富联合体、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内关爱、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受教育、长才干。通过开展“三级联创”和“三队三强”活动,乡、村干部参与了“三级干部服务链”。按照就近、方便、易行原则,将村民全部列为党员联系服务对象,做到村支部书记和每名党员、每名党员和所联系服务农牧户分别签订“结链”责任状,明确联系职责。大河乡近几年通过开展“三队三强”活动,组建支部服务队17个,党员帮扶队17个,能人示

范队34个,产业经营典型户15户,组建规模养殖、屠宰贩销、大棚种植等各类党群共富组17个,成员1000多人,帮带贫困户100多户。组建规模养殖、屠宰贩销、大棚种植等各类党群共富组17个,成员1000多人,帮带贫困户100多户。充分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有效的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2 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活动

大力开展“乡村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活动和“进百家门、连百家心、听百家言”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建立党员社情民意手册,组织广大农牧村党员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开展调查研究,当好社情民意的调查员。同时,对于搜集到的社情民意,定期或不定期地整理加工提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村支部、村委会反馈群众需解决的问题,并督促做好落实工作,及时向群众反馈各类事项的办理结果。

3.3 组织农牧村党员开展视察调研活动

农牧村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艰苦地方、困难地方和边远牧业点地方,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的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群众的利益。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民主管理、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等开展党员视察调研活动,通过农牧村党员在群众中开展调研视察活动,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基层组织科学决策当好参谋。

3.4 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根据“按需设岗、因事设岗、自主择岗、有岗有责、有责有为、注重实效、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机关党员和农牧村党员实际,为党员设置经济发展、村务监督、技术信息服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10余个岗位。采取党组织与党员双向选择的办法,通过党员自己申报、群众提名推荐、支部差额确定候选人、党员和群众代表投票决定的程序,为每名有活动能力的党员确定岗位,并细化年度目标要求、职责任务,通过上岗履职实践,加强培养教育和党性锻炼,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使每名党员“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实现党员职责化管理,营造 “有职党员有实责、无职党员有实职”的良好氛围。

3.5 推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制度

全面推行农牧村党员岗位职责和办实事公开承诺制度。有职党员对照个人的工作岗位职责及新时期关于先进性的要求,无职党员对照党组织和周围群众对自

己的期盼,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带领创业、兴办实事、解决就业、传授技术、义务出工和监督村务等方面,每年每名党员尽己所能分别向群众公开承诺办1-5件实事。将党员“承诺”分别建卡存档,并向全村群众公示,明确所办实事的内容、完成时间、达到的质量要求等,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3.6 推行党员目标责任绩效管理

从落实党员目标责任、强化考核评议入手,在全乡农牧村党员中推行百分制考核,针对党员干部、一般党员、外出党员、老病残党员四个不同层次的考核对象,设置相应的考核体系。每年年底,各村党支部根据考核内容和项目,组织召开由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考评大会,并根据党员当年的表现情况,对照考核内容,逐项目进行打分,认真进行党员民主评议。

3.7 开展互帮共建、结对帮扶活动

在乡机关党员和农牧村党员中开展“乡村互联,结对共建”结对帮扶活动,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既要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开展农牧村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主要以村为单位,根据党员的能力素质、所在村党员数和群众数、居住地集散程度等情况,确定每名党员联系的户数。同时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参与此项活动。村党支部委员还分别联系流动党员户,确保所有群众户和流动党员户都与党员干部建立联系,实现全覆盖。通过开展乡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增进群众感情,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群众“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党员干部定期上门联系群众,了解情况,主动服务;群众如遇到急事难事,随时联系党员干部,以及时得到有力支持帮助,形成党员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相互联系、相互促动的良好局面。

3.8 探索推行实施“党员名片”工程

以乡为单位,统一设计“便民服务联系卡”和“党员名片”, 根据党员干部个人特长及能力选择为群众服务的项目, 把党员自己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服务事项和服务承诺印在名片上,以“我是共产党员,有困难请找我”的服务承诺,分发给所包村农牧民群众和服务对象。通过实施“党员名片”工程,主动走进农牧民群众当中,请他们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监督,有困难寻求帮助,既严格科学管理,又提供相应服务,使党员在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的同时,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激发起服务新牧区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河乡通过实施“党员名片”工程,农牧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了“困难有人帮,疑惑有人解;技术有人教,信息有人传;资金有人扶,项目有人推;党员受

教育,群众得实惠”。老百姓亲切地称“党员名片”为“党群暖心卡”。 “党员名片”活动是大河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开辟的一条富有牧区特色的党建之路。通过“党员名片”承诺服务,大河乡一些边远牧业点的群众能随时与帮扶党员联系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技术,解决了信息闭塞、生活生产困难无人问的现状;几个月来,全乡通过“党员名片”由党员个人引进养殖、贩销、种植、基础建设、种养市场信息等项目13个,引入上级、民间资金40多万元。

3.9 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代理制

紧紧围绕“联系党员、联系群众、便民服务、带民致富”这个主题,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代理制,健全完善了《便民服务代理中心(室、点)工作规范》等制度,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印制、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把为民服务的工作范围、程序、联系方式向群众公开,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转变了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便民服务代理机构逐步成为“为民解忧的代理室,融洽关系的连心室,化解矛盾的信访室,咨询政策的宣传室”,形成乡、片、村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推动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3.10 开展政策、技术进村入户活动

采取召开座谈会、牧业点会、访问群众、送政策、送技术等方式,了解群众生产发展状况,向群众讲清楚党在各时期各阶段的方针政策,工作重心,让在发展上有困惑的群众能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主导产业,消除发展困惑,积极搞好生产,推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整合支农、惠农资源,采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远程教育培训,补贴送农机具、送农业生产资源,帮助寻找致富信息、聘请专家进行生产技术难点攻关等方式,把惠农政策、农业科技、适用技术送进农家牧户,帮助农牧民搞好科学生产,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 4 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

4.1 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网络

以乡为单位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联系中心,负责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建立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村制度,定期下访群众,实地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以自然村、村民组或主导产业为单位,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区,主动为责任区内的群众提供服务,把责任区内群众分为生活困难、发展生产缺乏思路、发展主导产业需要技术支持、发展主导产业需要资金支持等

不同类别,按照发挥优势、因需帮扶的原则,引导帮扶党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与群众结成不同的帮扶对子,切实解决不同群众的需要,充分发挥好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效用。以乡为单位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专门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

4.2 完善群众意见诉求反映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分级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深入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信访工作,在乡政府办公区设立醒目的接待指示牌,标明接待的时间和负责接待的领导,党员领导干部都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定期接待群众,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包括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积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4.3 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责任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拓展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党员的才智,推动群众工作的落实。党支部应根据每个党员的活动能力、专业特长和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组织决定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每个党员联系1 一 2名党外群众或群众家庭。有条件的党支部,还可以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接待站、党员服务队等形式实行群体性联系。每个有联系任务的党员,要经常向联系对象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帮助联系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每季度向党小组或党支部汇报一次情况。要把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纳入“五个好”党员创建重要内容。党支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每半年组织一次检查,并适时对联系对象进行调整和增补;每年组织一次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对联系群众不到位的提出批评和整改要求,对成绩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4.4 健全党员化解社会矛盾机制

根据广大农牧村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相对较有影响力的特点,在村支部设立党群说事室,村委会设立民情接待室、涉访接待室,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个性问题,协调解决群众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问题,主要通过召开党员质询会、党员交办会等形式,协调村民与村“两委”和乡政府之间存存的宅基地审批、房屋拆迁补偿、土地承包、土地征用补偿、救济金发放、农牧村低保等方面存在矛盾,实现社会关系和谐。

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治理对策调研报告
篇二: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

治理对策

党的作风体现了党的宗旨,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世界观,关系着党的形象,决定了人心向背,关乎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随着中央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理念得到巩固,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得到加强,干部作风有所转变,机关效能有所提高。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少数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方面离形势任务的要求和人民的希望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消极,进取心不够强。有的党员干部胸无大志,因循守旧,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守摊子、保位子,在工作中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为官一任,一事无成。有的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哲保身。有的对前途悲观失望,自以为怀才不遇,工作热情不高。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即将退位的,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

2、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有党员干部的官气十足,只愿做“官老爷”,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喜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欢坐办公室,疏于下基层,不愿深入群众,忽视调查研究,有时调查了也是隔着玻璃看一看,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对策。有的公仆意识淡薄、群众感情淡漠,对群众的愿望不上心,对信访申诉动辄即以无理取闹或没有政策依据而加以驳斥,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把群众看成“刁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当作“恩赐”,把同群众的关系由“鱼水关系”搞成“油水关系”,甚至搞成“水火关系”。

3、廉洁自律要求不严。部分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风气影响,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享乐安逸才是“现实”。 有的认为廉洁自律主要是针对上级领导,自己处在最基层,没多大的权力,缺乏滋生腐败的土壤,强调廉洁自律是小题大做。有的斤斤计较个人待遇,讲待遇多、讲奉献少,整日围着票子、车子、房子、位子转,工作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就觉得委屈。有的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炒股票,晚上加点班就喊累,但玩牌、打麻将却通宵达旦。

4、学习被动,与实际相脱节。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和学习日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不多。有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脱节,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拍脑袋”决策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把学

习当作一种负担,不愿学习和思考,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

二、当前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党员干部作风为什么会存在诸多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在一些单位,干部作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究其原因是对作风建设的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务虚的较多,重视不够。同时受各种社会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党员干部受一些庸俗价值观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膨胀,对自身的位臵、责任和使命缺乏清醒的认识,造成了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混乱、道德标准的下滑。

2、廉政学习流于形式。基层党组织除上级统一部署和集中学习外,大部份党支部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未结合实际,形式老套,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效果不佳。导致有的党员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修养的提高和党性的锻炼,对于有关廉洁自律方面的知识学习抓而不紧,对廉洁自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致使廉洁自律意识不强。错误地认为“当今社会吃点、喝点、拿点不要紧,上升不到廉政问题。”

3、监督制约机制缺失。基层监督机制软化,监督不力。很多单位有章可循但制度滞后。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视度不断增加,一些原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守则,逐步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没有及时删减、修订和完善。有的单位管理制度制定的很完善,但认真执行的少,只是挂在墙上、喊在口头上,或者是松一阵紧一阵,执行缺乏连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有的单位监督管理手段较落后,没有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在监督管理上还是老一套,有震慑力的惩处措施有时尚显不足,致使在行使监督管理权力上先天性疲软,监管有时不够到位。

4、考评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对党员干部的任用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良倾向。现行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精神激励、惩戒等机制和工资、津补贴制度等还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作用。在具体的执行中,有的单位认为具体业务才是硬指标,抓作风建设是软指标,没有正确处理好抓作风建设与抓中心工作的关系,对作风建设消极应付,没有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治理对策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促使党员干部真正

做到服务群众的重要保证。

1、加强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廉洁自律教育,丰富教育内涵。要学理论、学业务、学科学知识,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大胆改革学习培训方式,切实突出学习教育的目的。在时间上要把定期教育与不定期教育相结合,在对象上要把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将学习与社会调研、经验交流、有奖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把理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经常抓、长期抓,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学习贵在经常性、连贯性、长期性,要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入手,抓好廉政教育,使领导干部时时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让党员干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新理念、破解难题的新思路。通过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基本前提。对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狠抓落实,对不够完善的制度,要进行修订完善,增强可

新时期我国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成因的制度透析
篇三: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领导科学与管理专题研究

题目新时期我国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成因的制度透析

开课时间 2012学年春季

任课教师 秦自强

学 院 政治学院

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姓名蔡茜

学 号 S20110301

新时期我国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成因的制度透析

摘要:腐败已成为侵蚀我国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颗毒瘤。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这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转型期各项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这为党员领导干部滋生腐败行为留下了漏洞和提供了条件。本文从转型期腐败成因的制度视角分析我国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对于预防和惩治腐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体系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制度透析

腐败是政治权利的衍生物,是寄生在政治肌体上的一颗毒瘤。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其中,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虽然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但制度因素是导致转型期我国党员领导干部腐败的根本原因。因为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关于这一点,党的领导人有着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在1980 年8 月《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

[1]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可见,制度性缺陷是导致转型期我国党员领导干部腐

败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从制度的视角分析转型期我国党员领导干部产生腐败的原因,希冀对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有所帮助。

一、经济体制不健全给腐败现象留足了空间

我国现阶段频频出现的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是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正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向以现代化工业为主过渡以及经济体制正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环境所造成的。因为经济是基础,是各种社会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

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2]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

活动中的市场因素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规章制度等体制性因素仍然发挥着作用,这就使党员领导干部从事腐败活动有机可乘。首先表现为,新旧体制长期并存和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存在。经济转型期由于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成,而计划经济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加之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不够,用有形的“手”过度干预市场的现象广泛存在,这限制了市场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造成了人为的垄断和稀缺,由此导致寻租活动的高涨。租金的产生是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长期并存和政府干预与管制市场竞争的结果,寻租的过程就是权钱交易的过程,寻租活动的高涨将会刺激设租活动的发展,从而使腐败活动陷入一

[3]个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其次,分__配体制不完善。由于旧有的分配体制存在弊端,使

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公开的工资收入明显偏低,而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尚不健全,一部分人的心理失衡,由此萌生了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

的念头。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完全转变所需的时间长、难度大,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腐败现象。对此,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 年8 月21 日的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工作

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 [4]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滞后,权力制约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一直沿用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干部人事制度。这种干部人事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并顺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这种制度的弊端就逐步暴露出来了。首先,我国公职人员选拔任用的基本制度是委任制,这保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但也造成了人治色彩浓厚、管理过分集中、用人和管人严重脱节等弊端。干部不需要人民群众的满意,“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唯上是从”。其次,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缺乏公开、民主、竞争等规范运作的机制,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提供了机会,同时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最后,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着严重的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这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制约,这为他们滥用权力从事以权谋私的活动创造了条件。众所周知,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是腐败泛滥的重要原因。因为权力具有无限扩张的本性,只要不是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它就会寻找最大的使用边际。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

[5]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6]英国史学家阿克顿也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我国现

行的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制度在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政治运作效率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过分强调经济的高速发展,忽视了对权力的制约,没有设计出一套配套的权力制约机制,造成了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泛滥。对于这种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制度的弊端,邓小平同志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

[7]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近年来,我国逐步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比如

国家公务员制度等,一些地方和部门也试行了考任、聘任等任用方式,但由于权力制约机制尚未形成,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很远,亟待进一步完善。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反腐败的环境亟需进一步营造

有效的监督是防止权力失控、遏制腐败产生的重要手段。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坚持标本兼治,教育

[8]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我国目前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

督,虽然形成了上下级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多元的监督体系,但由于现行的各种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尤其显得薄弱。

主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受到削弱。我国目前各级领导干部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层层的任命产生,由此自上而下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手段。然而,这种监督有其致命的弱点。首先,任命制导致领导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严重脱节,他们认为手中的权力是上级赋予的,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搞好与上级的关系,这无形中会削弱这种监督的力度。其次,由于上级不可能对下级的全部工作有所了解,他们对下级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听取下级的工作汇报和在下级的陪同下检查工作,靠这种方式掌握的真实情况非常有限。最后,由于上级的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预防腐败的作用非常有限。

权力机关的监督有限。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力监督机关,同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受它的监督并对它负责。因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监督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但在实际中,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及其成员的监督是十分有限的。突出表现为人大代表的组成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政府官员。如果监督机关和被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监督机关的组成人员存在交叉,这势必会削弱监督机关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此外,人大代表的选举机制不健全。现实情况是,人大代表的当选取决于候选人的提名,而不是选民手中的选票。在这种情况下,当选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自然不会紧密,这必然会影响到人大代表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选民的利益来行使监督权。

司法机关的监督独立性较差。司法监督是防止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我国,由于司法机关独立性较差,使这种防止腐败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一是经济方面独立性差。因为,我国司法机关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他们的财政经费、人员编制、工资福利等一系列问题都受制于同级党委和政府。在这样的体制下,司法机关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独立性是很差的。二是人事方面独立性差。因为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司法系统人员的任用和提拔掌握在同级党政领导手中,司法人员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难免要受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影响,导致以权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新闻舆论监督受限。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体现。在西方国家,新闻舆论监督被称为行政、立法、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公开性、及时性、群众性等特点,它以迅速、敏锐、传播广泛的独特方式,

[9]对政府实施广泛、及时、有效的监督。由于新闻舆论监督的独特性,许多国家的重大腐败

案件都是由新闻媒体首先披露的。

比如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就是由新闻媒体的曝光而被迫的。我国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近些年来,虽然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有所增强,但是总体上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还有差距。因为新闻媒体在我国是隶属于同级党政机关,无权监督同级政府官员。此外,由于我国没有保障新闻记者权利的法律法规,使新闻记者的批评性报道受到限制。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为了逃避新闻舆论的监督,对新闻记者的调查采访严加防范。这些都不利于新闻舆论的监督。

人民群众监督渠道不畅。人民群众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监督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所必需的。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了群众监督的重要性。1945 年7 月,国内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时,向毛泽东提出了这样的诤言:“我生六十年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

[10]政息。”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构成群众监督的基本形式。然而,由于政府工作的公开性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暗箱操作,这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落实,人民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更是无从谈起。

四、反腐败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以法治腐有待加强

我们知道,民主政治的形成必须依托法治的制度框架。纵观现代社会,凡是法制建设进步的国家,其腐败现象都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法制在预防和惩治党员领导干部腐败行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再次提醒全党:反腐败“还

[11]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目前,我国在遏制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方面的法律很多,

但大多限于治理层面,大多数法律规定都是在腐败行为产生后应该如何对案件进行取证、审理、判决,很少涉及如何预防腐败行为的产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督法》等。此外,社会各界都在期待的《反腐败法》却迟迟未出台。由于法制建设的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预防和惩治党员领导干部腐败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制度决定着个人的行为选择。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必然面临着制度的缺失。而制度建设的滞后必然为党员领导干部滋生腐败行为

提供了土壤。遏制我国转型期出现的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必须健全制度,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才能使腐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1][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329

[2]马克思恩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7- 618

[3]吴敬琏:腐败:权力与金钱的交换“再版序言”,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编辑部编.腐败:权力与金钱的交换[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年版,第1-9 页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24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84

[6][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健,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86

[8]江泽民.实现这次大会确定的任务,关键是进一步党建设好[N].文汇报,1997- 9- 14(2)

[9]罗忠敏.腐败成因与防治对策——北京市典型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8:133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1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110- 111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9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 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篇四:党员治理机制滞后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 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党员素质,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素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员队伍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9784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