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

活动总结 时间:2018-01-06

【www.myl5520.com--活动总结】

皮肤总结
篇一: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

一、荨麻疹

1、Urticaria:Urticaria is a very common disease and is a vascular reaction of the skin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of wheals, white or red evanescent plaques generally surrounded by a red halo or flare and associated with severe itching, stinging, or pricking sensations.(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食物、药物、感染等。)

2、Dermatographism(皮肤划痕症): Dermatographism is also known as factitious urticaria and is a sharply localized edema or wheal with a surrounding erythematous flare occurring within seconds to minutes after the skin has been scratched.

3、病情严重者(休克)抢救:

① Immediate injection with 0.1% adrenalin at 0.5ml by subcutaneous part. 肾上腺素; ② Inspiring with oxygen. 吸氧;

③ Intravenous injection with hydrocortisone at 0.2 to 0.3g in 500ml glucose. 氢化可的松; ④ After about 15 minutes, 0.1% adrenalin at 0.5ml can be used again. 重复肾上腺素; ⑤ 0.2g aminophylline is used for cases with bronchospasm. 氨茶碱。

4、急性荨麻疹治疗:①H1受体拮抗剂 ②维生素C ③抗组胺药 ④解痉药

5、特殊类型荨麻疹分类: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寒冷性、胆碱能性、日光性、压力性荨麻疹。

二、药疹

1、药疹(drug eruption):又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内服、注射、吸入、灌注、栓剂等)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2、药疹病因: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催眠镇静抗癫痫药、异种血清剂及疫苗、各种生物制剂、中药。

3、药疹特点:

①、发生药疹的人只是少数;

②、病情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剂量无相关性;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为4~20天,多数7~8天,已致敏者再次用药,数分钟至4小时内即可发生;

④、可发生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

⑤、皮疹形态各式各样,很少有特异性;

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4、交叉过敏: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可能同时对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产生过敏。

5、多价过敏:机体处于高敏状态下,可能对平常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过敏。

6、固定性药疹特点: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好发与皮肤粘膜交界之处;单个多,也可多个;紫红斑,剧烈可有水疱,治愈留色素沉着。

7、猩红热型药疹特点:最常见,又称发疹型药疹;致敏药物1周内出现,发病突然;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重型药疹;可伴有发热,一般较轻。(与麻疹鉴别:麻疹粘膜斑、杨梅状舌是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8、多型红斑型药疹特点:靶型损害为其特征性改变。表皮松解小于10%。

9、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特点: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松弛性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大于30%),尼氏征+,触痛显著如浅表 二度烫伤(抢救及时,二周左右可痊愈,否则数日内

可死亡)。

10、尼氏征阳性:

①用手指推压水疱一 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②在水疱上挤压,疱内液体向周边渗透;

③牵拉破溃之疱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

④外观正常皮肤用力摩擦可剥脱。

11、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特点:初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剧全身弥漫性红肿,二周左右红肿减轻,继以全身皮肤反复大量脱屑,呈鱼鳞状或落叶状,手足可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严重者毛发、指、趾甲亦可脱落。

12、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①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全身中毒症状②皮疹颜色鲜艳、对称;③瘙痒明显;④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其他体征。

13、药疹诊断依据:

①发病前有用药史;②有一定的潜伏期;③除固定型和荨麻疹型外,多数药疹的皮疹对称泛发;④能除外皮疹类似的传染病或皮肤病。

14、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①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全身中毒症状;②皮疹颜色鲜艳、对称;③瘙痒明显;④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其他体征

15、重型药疹治疗:①一切可以药物停用,加速药物排泄,缩短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②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③防止感染和并发症;④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三、银屑病

1、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成层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斑丘疹,病程慢性,易于复发。

2、分型: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

3、寻常型银屑病:

基本损害: 银白色鳞屑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

特征性损害: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征)、束状发。

蜡滴现象:皮损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如蜡滴,周围可有红晕。

薄膜现象:剥开鳞屑之后,淡红色发光半透明的薄膜。

Auspitz征:剥去薄膜之后,出现小出血点(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 临床特征:①好发于青壮年;②慢性反复发作,可自愈,易复发;③一般冬重夏轻;④常在头皮和四肢伸侧,可全身发病;⑤数目多少不一,有的患者可在较短时间皮损泛发全身,有的只有少数皮损,可多年不变;⑥本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⑦头皮损害界限清楚,发呈束状,但不脱落;⑧粘膜:唇、颊粘膜、龟头等均可发病;⑨甲(指、趾) 甲表面可呈顶针状凹陷或不平,也可变黄、增厚,甲板与甲床分离,其游离缘可破碎或翘起。

临床分期:①进行期:皮损多呈点滴状,鳞屑较少,损害增大、增多、周围有红晕,容易发生同形反应;②静止期:静止期的皮损基本不变;③退行期:皮损缩小变薄,周围有色素减退晕。

4、同行反应:在针刺、搔抓或外伤处发生新的皮损,也称为Koebner现象。

5、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的特点:①发病急骤,全身症状重;②皮损为红斑基础上密集的无菌性小脓疱,呈周期性发作,进行性加剧;③预后差。

限局性脓疱型银屑病:①皮疹限于掌、跖部,类似泛发型;②指、趾甲常被累及呈混浊、肥厚,有嵴状隆起;③无全身症状。

6、组织病理特征:角化不全;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真皮乳头延长,兼有水肿和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C移行至表皮内,形成munro微脓肿。

7、鉴别诊断:

扁平苔藓:散在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斑块; 常见黏膜受累;典型组织学改变。 二期梅毒疹:躯干玫瑰疹、掌跖角化性斑丘疹;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慢性湿疹:剧烈瘙痒;浸润肥厚、苔藓样变。

脂溢性皮炎:皮损位于皮脂溢出部位;黄色油腻性鳞屑。

8、治疗原则:

①寻常型不轻易采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②进行期的寻常型及其它类型不能使用具有刺激作用的外用药;③局限性损害以局部治疗为主;④治疗方案因人而宜 。

9、全身疗法:免疫抑制剂、维甲酸、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环孢菌素A

10、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外用药物疗法、全身疗法、中药治疗、物理疗法(浴疗、光疗、光化学疗法、PUVA疗法、准分子激光)

11、PUVA疗法:内服8-甲氧补骨脂素(8-MOP)后照射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又称黑光),以引起光化学反应。

四、结缔组织病

1、结缔组织病:是一组累及多器官系统中疏松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学方面有共同特征。血清中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2、盘状红斑狼疮(DLE)皮疹特点:扁平或微隆起的盘状红斑或斑块,附有粘着性鳞屑,剥去鳞屑有毛囊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中央渐萎缩、伴色素减退及毛细血管扩张。

3、免疫病理(狼疮带试验LBT):皮损表皮-真皮交界处IgG、IgM、C3线性沉积形成颗粒状荧光带。(① DLE 与 SLE 鉴别:正常皮肤(+)为 SLE;② 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非特异性SLE皮损;③ 有助于无皮损的SLE诊断)

4、SLE特征性皮疹:蝶形红斑、DLE皮损(盘状红斑)、手足指趾末端血管炎样损害、粘膜病变(口、鼻粘膜溃疡)、脱发(狼疮发)。

5、SLE诊断标准:

临 床(7项):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神经系统病变; 实验室 (4项):① 血液学异常;②尿蛋白>0.5g/d或有管型;③ANA(+):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④抗dSDNA(+)、或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三者中具备1项; **11项中具备4项即可诊断SLE。

6、SLE主要治疗药物:泼尼松、甲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

7、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横纹肌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8、皮肌炎特征性皮疹:眶周紫红色斑、 Gottron丘疹、皮肤异色症

9、皮肌炎诊断:①典型皮疹; ②对称性四肢近端肌群和颈部肌无力;③血清肌酶升高;④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⑤肌肉活检符合肌炎病理改变;

10、鉴别诊断:

SLE:皮疹(蝶形红斑);内脏损害(多器官、肾脏明显);实验室(血液学异常、尿常规异常);免疫检查(狼疮带试验阳性);

皮肌炎:皮疹(以上眼睑为中心紫红斑、Gottron征);内脏损害(肌肉为主);实验室(血清肌酶↑、肌电图异常,肌活检有改变);免疫检查(狼疮带试验阴性);

11、 Gottron丘疹:指关节、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多对称分布,表面附着糠状鳞屑。

12、皮肌炎主要治疗药物:泼尼松、免疫抑制剂、蛋白同化剂、 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

五、天疱疮

1、天疱疮:是一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以松驰性水疱、大疱和糜烂,尼氏征阳性为特点。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水疱,血清中和表皮细胞间有天疱疮抗体。

2、分类: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特殊类型天疱疮。

3、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皮疹特点: 松驰性水疱、大疱,疱易破,形成大片縻烂,不易愈合。可有渗液、结痂,尼氏征阳性。好发于胸背、头颈部,重者泛发全身。

4、组织病理:基本病理变化——棘层松解形成表皮内水疱或裂隙,可见棘层松解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棘细胞间荧光;间接免疫荧光:天疱疮抗体。

5、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鉴别:

天疱疮:皮肤松驰易破的大疱、口腔粘膜反复糜烂,尼氏征(+);好发于口腔、胸背及头面等部位;组织病理特征(表皮内水疱);免疫病理特征(棘细胞间网状沉积)。 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表现:中老年多见,厚壁张力性大疱或血疱,疱不易破,易愈合,尼氏征(-),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基底膜带线状沉积)。

6、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六、性病

1、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指主要通过性行为、类似性行为或间接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泌尿生殖器,也可通过淋巴系统及血行播散侵犯全身组织和器官。

2、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引起,主要经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胎盘传播,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传染病。

3、特点:细长螺旋形微生物,长4~14um,宽0.2um,有8~14个螺旋,螺旋体透明不易着色-苍白螺旋体,运动方式特殊:旋转、蛇行、伸缩。横断分裂生殖,每30~33小时繁殖一次,厌氧微生物;体外、高温、消毒药物容易死亡,对寒冷抵抗力强,-78℃,经数年不丧失传染性。

4、硬下疳(chancre):一期梅毒的特点之一,好发于外生殖器,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软骨样硬度,含大量TP,传染性极强。

5、梅毒疹:二期梅毒的特点之一,泛发、对称,含大量TP,传染性强

6、扁平湿疣(condyloma latum):二期梅毒的特点之一,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股内侧,扁平丘疹、斑片,含大量TP,传染性强。

7、梅毒性树胶肿:三期梅毒标志,破坏性最强的皮损,单发无痛性结节渐形成穿凿性溃疡,树胶状分泌物。

8、潜伏梅毒(latent syphilis):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

9、检查方法:TP检查、血清检查、脑脊液检查。

10、梅毒血清实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初筛试验)常用方法:性病研究试验室玻片试验VDRL、血清不需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确诊试验)常用方法: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FTA-ABS 、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

11、梅毒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经过治疗6~9个月后滴度无明显下降或2年后血清仍未转阴。

12、前带现象(prezone phenomenon):抗体过多,导致抗原抗体结合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抑制可见的反应出现,导致假阴性,将抗体适当稀释可避免。

13、早期梅毒治疗:首选药物:青霉素;替代疗法:头孢曲松钠(对青霉素过敏者)。 随访:至少坚持三年。第一年、3月/次;第二年、半年/次;第三年末复查一次。

14、吉-海反应——首次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病人, 由于TP被迅速杀死,释放出大量的异种蛋白,引起急性变态反应,在治疗后数小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肌肉骨骼疼痛、皮肤潮红、恶心、心悸、多汗等全身症状,或者各种原有梅毒损害的症状也加重,严重的梅毒患者甚至发生主动脉破裂。(为避免吉海反应,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泼尼松)

15、淋病( Gonorrhea )——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包括眼、咽、直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人是唯一天然宿主;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的黏膜有特殊亲和力)

16、淋病首选药头孢曲松。

17、淋病判愈标准:治疗结束后2周,无性接触史的情况下①症状、体征均消失;②治疗结束后4-7天,淋球菌涂片和培养(-)。

18、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所致;治疗首选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 判愈标准:症状、体征消失,可不作病原微生物培养。

19、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人是唯一宿主)

主要致病亚型:HPV-6、11、16、18

致癌高危亚型:HPV-16、18、45、56

20、尖锐湿疣皮损特点:柔软淡红色或污灰色赘生物,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

21、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STD,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SV-2占主要)

22、STD病原体种类很多: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间接接触、血液或血液制品及母婴垂直,以及医源性、器官移植、人工受精、昆虫等途径而感染,本病的传播不受自然因素的干扰。

23、玫瑰疹:表现为玫瑰色或褐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疹,直径1到2cm,压之褪色,皮损数目多,互不融合,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

七、外用药

1、外用药治疗原则:

A、正确选择剂型—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

急性期 1.无糜烂渗出的红斑丘疹(乳剂、粉剂、洗剂)

2.渗出较多或伴水肿、糜烂 (溶液湿敷)

亚急性期 1.少量渗出且有厚痂(糊剂、油剂)

2.无渗出或干燥鳞屑为主(乳剂)

慢性期 1.泛发性(乳剂、软膏)

2.局限性(乳剂、软膏、硬膏)

3. 单纯瘙痒 (乳剂、酊剂)

B、正确选择药物(性能)—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

C、正确用法及注意事项,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复诊;

八、皮肤总论

1、皮肤功能:

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

2、皮肤分为角质层(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皮肤试卷
篇二: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

1.有糜烂及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宜选用以下哪种外用药剂型:( )

A.软膏 B.糊剂 C.粉剂 D.振荡剂 E.酊剂

正确答案:B

2.关于艾滋病,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可发生各种条件致病菌感染 B.可继发恶性肿瘤

C.可发生进行性痴呆 D.可通过胎盘和产道传播

E.潜伏期无传染性

正确答案:E

3. 关于硬下疳,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皮损表现为圆形境界清楚的溃疡 B.溃疡表面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C.触诊有软骨样硬度 D.未经治疗可自然消失

E.无明显自觉症状

正确答案:B

4. 关于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此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 B.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抢救

C.皮疹表现为弥漫性红斑基础上大小不一、松弛的水疱大疱,有烫伤样表现

D.尼氏征阴性 E.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伴高热和内脏病变

正确答案:D

5. 以下哪种水疱是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水疱表现:( )

A.紧张难破,尼氏征阴性

B.松弛,易破难愈,尼氏征阳性

C.紧张、腊肠样环状排列水疱,尼氏征阴性

D.环状排列小水疱,有红斑、风团、丘疹

E.大疱,周围红斑、易破,疱液浑浊,尼氏征(±)

正确答案:A

6.以下哪种损害不是皮肤继发损害:( )

A.浸渍 B.囊肿 C.萎缩 D.苔藓化 E.皲裂

正确答案:B

7. 以下哪个损害不是皮肤原发损害:( )

A.斑疹 B.丘疹 C.脓疱 D.糜烂 E.结节

正确答案:D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

8.真皮的组成成分有:( )

A.细胞成分 B.胶原纤维 C.弹力纤维 D.网状纤维 E.基底层

正确答案:E

9.. 伊曲康唑临床应用特点不包括:( )

A.抗菌谱广 B.可用于治疗各种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

C.具有高度亲脂性,与脂肪餐同服疗效好 D.有光敏

E.有药物间相互作用,不与特非那定、阿司咪唑同服

正确答案:D

10. 溶液剂是药物的水溶液,在治疗急性皮炎伴有大量渗液时常作开放性冷湿敷,其作用不包括:( )

A.吸湿 B.散热 C.清洁 D.润肤

正确答案:D

11. 外用糖皮质激素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哪个是错误的:( )

A.强效糖皮质激素长期外用易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失调等皮肤不良反应

B.强效糖皮质激素外用一般每日2次,连用2~3周,继以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非类固醇抗炎剂维持

C.强效糖皮质激素一般可以用于面部及婴儿

D.腹股沟、腋窝等皮肤皱襞部位长期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皮肤萎缩和隐匿的真菌感染

E.大面积应用较强的糖皮质激素应注意皮肤吸收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C

12. 常用H1受体阻滞剂不包括:( )

A.赛庚啶 B.咪唑斯汀 C.西替利嗪 D.氯雷他定 E.西米替丁

正确答案:E

13.盘状红斑狼疮的皮损特点不包括:( )

A.好发于面部 B.盘状红斑,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附有粘着性鳞屑

C.中心可发生萎缩 D.玻片压之有苹果酱颜色结节

正确答案:D

14.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不包括:( )

A.RPR B.VDRL C.TPHA D.USR

正确答案:C

15. 关于玫瑰糠疹,以下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

A.大多数患者起病初有母斑

B.皮损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近端

C.皮疹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表面有细碎鳞屑的红斑

D.皮屑查菌显示菌丝或卵圆形芽生孢子阳性

E.需要与二期梅毒疹鉴别

正确答案:D

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2.

3. Auspitz征是寻常性银屑病特征性的皮损,表现为用钝器或指甲轻刮皮疹表面可出现.银白色鳞屑 有薄膜现象 、点状出血

4. 醋酸白试验是用蘸取为阳性,用以诊断尖锐湿疣

5. 皮疹,压后色素沉着不退的为.出血性 皮损。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性传播疾病: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

疾病。

2.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3.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病情易反复发作。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可抗毒素、抗休克、抗过敏,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科的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疾病。不良反应:主要是易发生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穿孔、消化道出血、精神失常、低血钾、白内障、骨质疏松等。

2. 何谓皮肤的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皮肤的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第一结果,如风团、结节等。皮肤的继发性损害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所引起的损害,如抓痕、鳞屑、苔藓化等。

3. 试述抗组胺药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抗组胺药的作用机理:通过阻断组胺与效应细胞的H1受体结合拮抗组胺效应,或通过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阻滞组胺及其他炎症介质释放,抑制过敏反应。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

4. 试述皮肤的基本生理功能。

正确答案:皮肤的基本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完整地覆盖于身体表面,具有以下功能:(1)屏障保护功能。(2)感觉功能。(3)体温调节功能。(4)分泌和排泄功能。(5)物质吸收功能。(6)物质代谢功能。(7)免疫功能。

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皮肤病外用药的治疗原则及应用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皮肤病外用药的治疗原则:(1)根据不同疾病性质、不同病变表现,选用不同性能的外用药物。(2)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表现选择不同的药物剂型。皮肤外用药应用注意事项:(1)告诉病入药物的使用方法,致敏性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告之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及如何避免。(2)注意用药部位及患者年龄、性别、个体差异性。(3)若发生外用药过敏或刺激反应,应停药。

2.请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根据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标准:①面部蝶形红斑;②盘状红斑;③光敏感;④口腔或鼻咽部溃疡;⑤非侵蚀性关节炎;⑥浆膜炎;⑦神经系统病变;⑧血细胞降低;⑨持续性尿蛋白阳性或有细胞管型;⑩抗核抗体阳性;(11)免疫学异常,有狼疮细胞、抗Sm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阳性或持续梅毒血清假阳性。上述11项中任何4项同时或先后出现于病程,均可诊断为本病。

正常皮肤组织学复习
篇三: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

皮肤肿瘤及瘤样病变 A、正常皮肤组织学复习 (一) 表皮

基库层:位于基膜上,一层排列呈栅栏状基库层细胞组成。 棘细胞层:由5-10层不规则多角形细胞组成

颗粒层:2-3层梭形组成,细胞层内许多透明角质颗粒 角质层(角化层):多层角化的扁平细胞组成。 (二) 真皮

紧接表皮下,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纤维母细胞、肥大细胞等。 特殊细胞(真皮及表皮层内,树突状细胞)

黑色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胚胎第12-14周迁入表皮,位于基库细胞间。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位于棘细胞层上部 梅克尔细胞(Merbel cell) (三)皮下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连接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组织。 (四)皮肤附属器

1、毛囊:为管状鞘囊,从内向外依次为内根鞘和外根鞘,由类似表皮的扁平细胞组成。 2、皮脂腺:多与毛囊相连,为分支或不分支的泡状腺。

3、汗腺:胚胎期表皮细胞向结缔组织陷入,增生分化而成的 管状腺,包括腺细胞和肌上皮细胞。B、皮肤病理学概述 一、非肿瘤性疾病 二、肿瘤性疾病

1、上皮细胞肿瘤 2、黑色素细胞肿瘤 3、附属器肿瘤 4、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5、皮肤软组织肿瘤 6、神经肿瘤 7、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C、非肿瘤性疾病

一、基本病变(也可见于某些肿瘤)

角化过度:角质层过度增厚,完全角化,核消失。 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有细胞核残留

角化不良:未达角质层前出现单个细胞角化,见于日光角化病,高分泌鳞癌 表皮萎缩:表皮细胞数目减少,层次变薄。

气球样变性:表皮或附属器扁平细胞显著水肿,多见于病毒性疱疹性皮肤病 棘层肥厚:棘细胞过度增生,非正常增厚,常伴钉脚过长或增宽。

棘层松解:棘细胞间桥变性,棘细胞失去连接而松解,导致表皮内裂隙,水疱和大疱形成。 水疱(大疱)和脓疱:表皮内或表皮下充满组织液或血浆的空腔。 二、非肿瘤性疾病诊断原则 1、密切结合临床

2、基本病变和疾病的关系 3、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的表现

4、必要时描述供临床参考,不要勉强诊断 D、表皮肿瘤

一、良性肿瘤(乳头状瘤、疣、棘皮瘤)

(一)乳头状瘤(papilloma, WHO肿瘤分类中无此类型)

外生性生长,根部有蒂与皮肤相连,镜下表面被覆鳞上皮,分化良好,中央为纤维脉管轴心。

1

(二)疣(verrucas )WHO肿瘤分类中归入良性肿瘤

疣或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疫毒(HPV)引起的常见,传染性上皮性肿瘤 包括: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尖锐湿疣等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

1、寻常疣:人乳头瘤瘤素引起的一种良性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病变

部位:孤立或多发,见于暴露部位,尤其手指和手背,直径从0.2cm到1.5-2cm 组织病理学:向外生长指状突起,角化过度,棘层增生 2、跖疣:足库发生的一种由人类乳头状瘤引起的良性上皮增生

组织学:乳头瘤样增生,角化过度,生发层的空泡状细胞(挖空细胞)角质层中细胞核保留,成为嗜碱 性圆形小体,绕此透明空晕。。

3、扁平疣:HPV引起的略微隆起的,顶端扁平的良性光滑丘疹。 部位:手、手指背部、前臂近端,小腿和面部

镜下:无明显乳头瘤样增生,表面呈松散的网篮状角化过度,表层可见核周透明的空泡状上皮细胞。 4、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引起,主要见于外生殖器和肛门附近,初起为丘疹,渐形成菜花状肿物,大多有蒂,少数肿块巨大,称尖锐湿疣。

镜下,表皮乳头状增生,颗粒层和棘层上部挖空细胞,乳头间毛细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

5、传染性软疣(WHO皮肤肿瘤无此类型)应属瘤样病变。多见于青少年,米粒至黄豆大半圆形丘疹,中央呈脐形凹陷。

镜下:特征性变化表皮细胞内软疣小体,起初见于基底层上面1-2层棘细胞胞质内,单个小卵圆形嗜酸性颗粒,随病变发展由渐增大,并簇集成团,将细胞核移至周边为而挤压成新月 体。

(三)棘皮瘤(acanthomas)WHO将其分为10种亚 型,分别是表皮松解型棘皮瘤,疣状角化不良瘤,棘层松解型棘皮瘤,日光型雀斑,脂溢性角化病,黑色性棘皮瘤,透明细胞棘皮瘤,大细胞棘皮瘤,角化棘皮瘤,扁平苔藓样角化病。 1、 脂溢性角化病

又称基底细胞乳头状瘤,老年疣。

临床特点: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见,随年龄增长增大,数目增多,多见于颜面及躯干部,直径1cm左右,常见色素沉着,易考虑为恶性黑色 病,基底细胞瘤。 病理组织学特点:

肿瘤底部与两旁正常表皮的底部在同一平面,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均明显增生,基底细胞内 常伴有色素沉着。

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下陷处常形成角层小囊。

病理上分为刺激型(易误为鳞癌),棘层肥厚型(易误为基底细胞癌及汗孔上皮瘤),角化型、腺样型,色素性,克隆性等亚型,特别注意和基底细胞癌鉴别。

2、角化棘皮瘤 易误诊为鳞癌

临床特点:单发或多发,以单发多见,多见于老年人面部或背部,半球结节状,1-2cm,中央充满角化物呈火山口状。

病理特点:中央大量角化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8869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