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评语 寄语 时间:2003-08-03

【www.myl5520.com--评语 寄语】

薪酬制度改革后院长的年薪如何?
篇一: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改革后院长的年薪如何?

近日,颇受关注的福建省三明市公立医院院长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终于出炉。从结果中可以看出,22家公立医院院长的绩效考核平均得分为72.91分,其中最高分别78.93分,最低分70分。而院长中年薪最高的为38.13万元,比排名末位的院长多出18.13万元。

与13年的绩效考核相比,院长的年薪普遍高涨。增长幅度普遍为20%左右,最大幅度达到了50%,可见新的人事制度对于院长的工作效率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也让医院变得更加的稳定。

三明市的医疗改革是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启动的。院长和医生目标年薪制度给了个级别医生更加明确的薪酬分层,不同等级医院的管理难易程度,分别核定不同登记院长的年薪:二乙医院20万元,二甲医院25万元,三乙医院30万元,三甲医院35万元。

在改革以后的第二年,一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就是在2014年院长们的年薪基本上都超过了目标年薪。可以说这是薪酬制度改革的初步性胜利,也真正体现了院长的价值所在。

据悉,三明市相关部门对22家公立医院院长2013年度绩效进行考核时,采取的是院长实际考核分达不到满分时,就扣减院长的目标年薪。而此次对22家公立医院院长2014年度绩效进行考核时,三明采取“加薪”做法,也就是院长年薪以考核得分70分为标准兑现年薪基数,超过70分后再按超过分值和百分制下的年薪标准计算超额年薪,不到70分的按年薪基数与实际考核分数计算应得年薪。

从考核结果可以看出,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三明市2014年人均年工资支出增加0.6万元,比2013年度增长了8.43%。伴随着薪酬制度改革的越来越成熟,院长和医生的价值将会得到真正的体现,而薪酬制度改革也将倒逼医院的人事制度得到完善。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
篇二: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财政部三明医改调研:三医联动共赢 仍存孤岛隐忧 2014年3月,健康界曾刊登《如何理顺院长医生激励机制?透视三明医改》一文,梳理了福建省三明医改模式。近日,财政部官方网站刊登了社会保障司对三明市医改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认为,三明公立医院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三方共赢”的效果,首先在于下决心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坚持了“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创新措施涉及管理机构、人事薪酬、药品、医疗、考核、监管等方方面面。其次是敢于向改革要红利、突出关键环节。抓住了药品回扣这一关键问题,下决心斩断“以药养医”利益链,下决心保障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合理待遇,这一“斩”一“保”,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并创造了改革红利。 报告也同时指出,由于部分改革措施是三明市“单兵突进”,省内国内其他地区还没有同步进行,导致三明市公立医院也面临陷入“改革孤岛”的压力。

福建省三明市既不是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也不是311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但是该市自2012年2月自行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短短一年多时间,不仅将医保基金扭亏为盈,还创造了诸多全省乃至全国的“率先”措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好评如潮。2013年底,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带队组成调研组,赴福建省重点就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为什么改:被逼出来的改革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的西北部,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74万,所辖12个县(市、区)全部是原中央苏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比较困难,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4亿元,在全省市级财力排名靠后,12个县(市、区)中有10个是省级困难转移支付县。近年来,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基地由于退休人员多(抚养比2012年达1:1.9,远高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企业效益差,职工医保基金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09年以来开始收不抵支,2011年基金缺口高达7552.59万元,欠付全市22家公立医院医药费累计达1748.64万元。迫于这一严峻形势,加之近年来三明市医疗系统陆续发生多起药品腐败案件,三明市委、市政府从2012年2月开始在全市22家公立医院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二、怎么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三明市委、市政府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医院配合、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坚持“三个依靠”、促进“三个回归”的改革原则。“三个依靠”即:公立医疗机构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三个回归”即: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一年多时间里,三明市先后印发了4个市委市政府会议纪要,32个文件,其中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13个,在公立医院收入分配机制、补偿机制、药品招标采购、医院管理、绩效考核以及医疗资源布局等方面打出一套“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组合拳,其中“十一项”措施创造了全省乃至全国的“率先”。如在全国率先推行医院院长年薪制和医师技师年薪制;率先在全国实施重点药品监控,遏制药品浪费;率先试行由医疗机构自行采购低于统一采购价10%的药品;率先整合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率先实行新农合全市统筹等等。

(一)多措并举,增强医疗体系的内生动力

一是完善补偿机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三明市按照“建设靠政府、运行靠服务”的思路,明确了公立医院“三个依靠”的补偿原则,即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依靠政府,软件和日常管理依靠医院自身,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在全市22家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因此减少的收入,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服务价格由医保付费补偿、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消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进行补偿。其中调整了80项医疗收费价格补偿87%左右,通过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服务成本自行消化3%左右,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补偿10%,但其增加的财政投入并不与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直接挂钩,而是用于加大公立医院硬件投入,落实政府关于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等投入责任。2012年三明市各级财政共计安排22家公立医院发展建设资金9852万元,比上年增加5525万元,增长127.7%。

二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22家公立医院实行院长年薪制,年薪水平30万元,由财政全额负担,强化院长代表政府履行医院管理责任。率先对全市22家公立医院在职聘用临床医师类、技师类医务人员,按照级别和岗位,实行四个等级的年薪制,住院医师年薪最高7万元,主治医师年薪最高12万元,副主任医师年薪最高18万元,主任医师年薪最高25万元,每一级别内再设若干档次,具体由医院自行确定。医技人员年薪所需资金由医院负担,使医务人员收入走向阳光化、合法化。医技人员绩效年薪考核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和社会评议相挂钩,科室业务收入不得列入绩效年薪考评内容。同时,为了防止医院滥发薪酬,盲目追求高收入,三明市对公立医院工资予以控制总额。核定工资总额与医院的业务量挂钩,体现绩效;另一方面,与院长的考核结果挂钩,使院长一人的考核责任变成全院员工的共同责任,促使全体员工都主动关心、自觉参与到医院管理上来。

三是率先开展绩效考核,强化医院管理。为有效评价院长工作,三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公立医院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5大类34项的考评指标,采取定性与定量、年度与日常考核相结合方式,从医院服务评价、办医方向、平安建设、医院管理、医院发展等方面对院长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院长年薪发放挂钩,促使院长切实履行职责,主动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加强对医院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抓好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医院内部也制定了量化考核指标,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并与其薪酬挂钩。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此外,三明市积极推进社会资本办医,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批准了闽中眼科医院、大田东南医院、尤溪手外科医院等15家民营专科医院项目。明确要求各家公立医院开设便民门诊。为鼓励患者使用中药和实行中医治疗,率先对所有医保对象使用目录内的中药费用(不含中成药)实行全额报销。针对中医特长专门设立单病种付费政策,引导患者、激励医院多采取中医治疗,促进中医药发展。

(二)外加推力,深化医保体系改革

一是率先统一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结合2013年国务院医改工作安排关于“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管理职责”的要求,三明市于2013年6月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等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成“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由中心统一与医院结算,由此解决长期以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由人社和卫生部门分别经办造成的重复参保、政策执行不一致、管理成本较高、资金使用效益低等问题。各县(市、区)相应成立分支机构,中心隶属于市政府,暂由财政代管(主要考虑国家层面尚未整合管理职责)。

二是率先实行三类医保基金全市统筹。三明市自2013年起对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实行全市统筹,各类基金自求平衡。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大数效应,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更重要的是,基金全市统筹便于统一三项医保政策,从而为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医院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造条件。

三是提高医保保障水平。三明市提高医保补偿标准,统一城乡居民报销政策,基本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统一提高到8万,大病保险统一提高到22万,最高可补偿30万元,再加上医疗救助,最高可补偿33万元,因病返贫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同时实行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内用药目录一体化,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不一致问题。2012年三明市新农合住院人次数24.35万人次,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从2011年的21%下降到2012年的3.52%,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从2011年的48.82%提高到2012年62.09%,人均报销费用从2011年的1411元提高到2012年的1758元。

四是实行门诊统筹报销制度。从2012年起,三明市实施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通过门诊费用报销,引导参保人员在门诊就医常见病、多发病,减少“挂床”现象,降低住院率。三明市2012年入院人次数比2011年下降3.05%(福建省平均增长11.86%),出院人次数下降3.26%(福建省平均增长11.97%),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下降2.04%(全省平均增长2.14%)。

五是医保报销向基层倾斜。按照“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到三级”的思路,三明市从医保报销政策上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如参加新农合人员住院,在一级医院最高报销比例可达95%,二级医院最高报销比例85%,三级医院最高报销比例70%。到同一家医院就诊,找职称高的医生就诊,自付费用相应高。如住院医师门诊诊察费每人次10元,基

“三明医改”改了什么
篇三: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为什么改? 三明本身存在的财政困难、赡养比持续下降、医保基金赤字等因素综合触发医改。 2012年初,三明正式启动医改。

怎么改?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医改路径按照改政府、改医药、改医保、改医疗的路径分为四个步骤系统性地展开,被称为“腾笼换鸟”四举措。

重点关注降低药品价格和控制医保次均费用,并将由此节约的医药总费用通过医保杠杆调节,用于提高医疗 服务价格与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同时提升对居民的医保补偿能力。患者与医务人员成为三明医改主要目标受惠主体,是 改革红利的流向终端。

1.三明医改分步走:一改政府,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成立领导机构、结束多头管理。

明确政府责任。

加强医院结余资金管理、健全院长选聘机制、开展人事制度与薪酬体制改革、建立公开透明信息平台等。

2.三明医改分步走:二改医药,降低药品价格、整顿环境

改革医药,整顿环境。

打破旧制,实行联合限价采购,执行两票制切断流通领域利益链条。 严格药品与用药监管。

实行药品零加成,彻底切断医院与药品费用的联系。

3.三明医改分步走:三改医保,三保合一走在全国前沿

市级统筹,提高基金风险分担能力与使用效率。

经办机构、医保部份报销标准三保合一。

改革付费机制,发揮控费作用。

4.三明医改分步走:四改医疗,年薪制与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并重 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实行院长年薪制。

提高医疗服务收费、增加医院可支配收入。

工资总额控制,医务人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

逐步完善与推行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

2015三明国内时事政治:央企高管降薪正式实施 涉及72家央企负责人(1月4日)
篇四: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首选品牌

2015三明国内时事政治:央企高管降薪正式实施 涉及72家央企负责人(1月4日)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战2015年公务员考试,福建人事考试网特别为考生们制作了2015时事政治汇总,内含国内、国际时事政治,助您更上一层楼!

从2015年起,72家央企高管工资单上的数字要小了,他们享受的职务消费也将被严格规范。1月1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 实施。改革首批将涉及72家央企的负责人,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组织部门任命负责人的53家央企,以及其他金融、铁路等19家企业。这次改革在 业内称为“有一锤定音之效”。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曾表示,“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还会比较大”。

双重身份,不能双重标准

央企负责人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不仅是职业经理人,还同时是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的公务员。在职务薪酬上往往既有高管工资,又有“高官”待遇。数据显 示,2013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年平均薪酬水平为76.3万元,全部负责人平均薪酬水平为46.1万元。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是同期沪深上市公司 主要负责人的大约2~3倍,与职工薪酬差距达到12倍之多,显著偏高。不过,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说,新规实施后,也并非大多数央 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会普遍下降。张车伟:“从我们看到的情况来讲,央企高管也就是个别人的薪酬水平过高。那么,我想它影响的是那些特别高的人,对大多数人 来讲,应该有影响,但不会特别大。过高的薪酬肯定会显著下降,这毫无疑问。” 降薪撬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后的央企高管的薪酬结构由基本年薪加绩效改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加任期激励收入。一位央企内部人士分析说,基本年薪将根据上年度72家在职员工 平均工资的两倍确定。绩效年薪不超过基本年薪的两倍。而任期激励收入不超过年薪总水平的30%。总的收入不超过在职员工平均工资的7~8倍。张车伟认为, 严格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其实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降薪,更深的意义在于撬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张车伟:“这并不意味着高管薪酬的改革就只是一个降 薪,而是说向着一个更加合理的薪酬体系改革的方向,而且本身就应该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

央企高管薪酬成阳光账本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首选品牌

这次实施的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引人注目的还有,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制度,上市公司企业老总严格按照信息披露制度,公开薪酬;非上市公司参照上市公司公 开企业负责人薪资。这意味着,央企高管负责人薪酬成为阳光账本,不再神秘。对此,专家认为,公开透明是推动“阳光央企”的必要前提。明确取消职务消费、公 开高管薪酬,意在将企业正常业务支出规范化、合法化,坚决堵住职务消费黑洞,给公众一个阳光、透明的央企。

更多时事热点内容请关注福建省公务员局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仅供参考)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更多资料及信息请浏览

齿牙相轧
篇五: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齿牙相轧,波澜四起

----盘点医药行业2016大事

2016年即将过去,盘点2016年医药行业的大事件,可以用“跌宕起伏”、“波澜四起”来描述,行业的发展更可以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来概括。让我们共同来盘点一下:

一、“GMP”“GSP”飞行检查成为常态,

日常督查、飞行检查、跟踪检查、平行检查、交叉检查„„ 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形式越来越多,监督管理越来越严格,现场整改、责令整改、收回 GSP/GMP、撤销GSP、不予通过认证、吊销许可证、立案调查,移送公安机关,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让企业胆战心惊,而今年被处理的企业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二、“三明模式”成为医改的方向,“零加成”“二次议价”“控药占比”“分级诊疗”“临床路径”等已经成为方向,医改试点城市已经突破200个;

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下简称《任务》),部署了10个方面共50项医改工作任务。

三明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引人注目的是,《任务》要求总结完善福建三明改革经验,并在安徽、福建等综合医改试点省份推广。这标志着以节约使用医保资金作为起点、以腾笼换鸟降低药品耗材支出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改革空间、以医务人员人事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改革为实现路径的“三医联动”综合改革的“三明模式”,在国家层面获得肯定并予以推广。

《任务》提出公立医院改革仍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提标扩面。此次新增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区域联动推进综合改革。新增100个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使全国试点城市达到200个并于5月底前启动。新增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通过集中采购、医保控费、规范诊疗行为等降低费用,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

三、“两票制”“营改增”的落地,给医药行业整体的合规成本进一步推高,CSO公司大行其道;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规定:综合医改试点的8个省份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积极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来压缩中间环节,改革药品器械流通领域内的价格虚高积弊。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压缩中间环节。启动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规范生产、流通、供应各个环节的经济行为,实现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最终为挤出价格“水分”提供监管条件。在各界仍广泛争议“两票制”的情况下,“两票制”在政策层面被要求在医改试点省份必须推行和在超过三分之二的试点地市鼓励推行,其间体现的政府决心不容忽视,也表明“两票制”推行

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四、“一致性评价”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众多仿制药生产企业头上;

2016年5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行部署,这标志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已经进入到落实阶段。

喊了好几年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回终于到了要动真格的时候了。其实在今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后,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将有50%的药品批文将会被淘汰。这也意味着拥有这50%药品批文的制药企业不再有资格生产这些药品。

我们知道,中国的化学药90%都是仿制药,此次一致性评价先从口服制剂开始,未来可能有50%的化学口服制剂药首先将要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新政带来的是行业“洗牌”的集结号,“未来可能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而且这段时间会非常短,未来五年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五、“精准医疗”“精准医药”成为行业的热点和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自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

医学计划”后,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并引得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此后,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计划: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六、医药互联网发展遭遇政策瓶颈。伴随热议两年的“网售处方药”被彻底禁止,“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牌照的收回。

通过互联网销售处方药是目前医药电商行业最被看好的前景和的潜力。处方药的网售放开,首先是政府推行“医药分开”的重要一环,将剥离医院在药械流通销售的垄断性地位,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药价,缓解医患矛盾,同时也为医药商业企业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有研究机构认为,如果处方药网售放开,市场预期值达1万亿元的处方药将有30%转投线上,网售处方药规模或达到3000亿元。但是,10月底国家发改委通过官网公布了《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版)》明确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采用邮寄、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而今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文叫停三家网上零售试点平台。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期8月1日起结束,天猫、1号店等电商平台被禁止从事药品在线交易。医药互联网暂时遭遇政策瓶颈。

七、“慢病管理”成为零售行业的新热点。众多处方药企业涉足药店零售领域。

国务院制定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2015—2020年),旨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规划中提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成为社区居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形式,因此,为适应这种改革的需要,作为居民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的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不断地调整服务模式和服务意识,加强宣 传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慢性病防治工作应列为社区医疗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医药分家、三医联动、处方药外流等政策环境的影响,很多处方药生产企业把目光放到了零售药店市场,众多处方药企业同零售连锁药店联合进行了“临床学术+零售慢病管理相结合”的营销新模式,最终发展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八、现代中药饮片(包括各种精细粉、破壁粉)、配方颗粒的逐步开始进入传统中药主流市场,市场涨幅远高于行业涨幅;

8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立足国家层面多学科、所有领域的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有关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专门辟有“中医药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438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