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yl5520.com--礼仪】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一: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
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七年级组好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二:家风家训小故事
好家规造就好家风,好家风造就好家庭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是教育规范后代的准则,也叫家法。好家规会造就好家风,家风即门风,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顾名思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也就是家规、家训形成的习惯。善、孝、仁、礼等品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重德修身等品质,都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家风家训小故事。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我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
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家训家风伴我成长
篇三:家风家训小故事
82103488@qq.com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四: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好的家风无时不刻在净化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成长过来的。
从小听父母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我的成长的记忆中,父母一辈子没和人发生过争执,他们一直把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看得很重。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实本分、任劳任怨的农民。在村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实人,哺育子女,她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赡养老人,出工干活,她从不挑三拣四,她认为啥活都要有人干,做好就行;她很乐于助人,有好东西除了留一部分给我们三兄妹,大部分都会分给邻里乡亲。从小到大,我家就像专门聚会的地方,一闲下来大家都跑我家来聊天。在我眼里,父亲是全能的,不仅会治病,还会干各种活。在我小时,家里比较贫困,父母的勤劳保障了我们一家老小基本的生活。在父母亲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使我们及下代孩子们都传承着父辈的优良传统——做事踏实、与人友善、家庭和睦。家风家训小故事。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在父母的年代,家里的兄弟姐妹很多,家里条件一直不太好,父亲是家里的老大,整个家里的重担就落在父母亲身上。繁重的劳动是父母青春的全部,家里的兄弟姐妹结婚都是父母亲操办的,爷爷奶奶的重担就少了。最后在爷爷腿摔断了的时候,父辈们就轮流照顾着,这段时间父辈们就更忙了,白
天奶奶照顾着爷爷,我们有时间就过去帮忙照看,父辈们白天工作回来,做完饭第一时间送到爷爷奶奶房间里,晚上又轮流照顾着。邻居都很羡慕爷爷奶奶,都说我们家的孩子都很孝顺懂事,爷爷奶奶也觉得很欣慰慰,父辈们用无言的行动感染着我们,现在我也有自己的家庭,在家侍奉公婆、赡养父母我都很用心。因此,即便现在外地上班,对在家的公公婆婆,我经常打电话问候,平时回家尽量多干点家务活,让公公婆婆放松。我们的一点点孝心都会激发老人无限的满足感,跟人炫耀儿女儿媳对自己的好。看到老人开开心心的生活着,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我家家风格言:百善孝为先,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谢谢各位的聆听。
家风小故事
篇五: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小故事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警示育人的词汇是对教育的最基本体现。社会风气的好坏,家风家规的树立,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家风,是潜移默化的,具体的从小事做起。然而,一些有一些社会地位的名人和古代的伟人的家风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们也能从中学会勤俭持家的本领。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恩来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
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我国民间的家风小故事也同样让人深受启发。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
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说完我国的家风故事,我们也来看看外国有名的家风小故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故事1
篇六:家风家训小故事
我说我家的家风家训故事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家就有这样一些不成文的家规。
第一、抽烟者罚。这一条家规是针对我爸爸定的。要知道,我爸爸平时最爱抽烟,一抽就一发不可收拾,一支接一支的,像烧火一样,一包烟眨眼工夫就没有了。家里常常被他熏得乌烟瘴气。我和妈妈经常劝他少抽一些,烟抽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可是爸爸总是说:“不碍事!”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挽救爸爸,帮助他改邪归正。一天晚上,我们刚吃完饭,就见爸爸嘴里叼着一支烟,坐在沙发上吞云吐雾,那情景是何等的惬意。妈妈见了很不高兴了。她生气地说:“饭刚刚才吃完,你就抽起烟来,像话不像话?”爸爸却嬉皮笑脸地说:“我就抽这一支。”可是,没过多久,他又抽起来了,而且一支接一支,更加变本加厉。屋子里到处弥漫着呛人的烟味,熏得我和妈妈不停地咳嗽。最后妈妈终于忍耐不住了。她憋在肚子里的话就像按耐不住的火山口,喷了出来。妈妈当即作出一条决定,说:“从今晚开始,你再也不能抽烟了。如若再抽,私房钱全没收!”爸爸一听立即提出抗议,说:“我反对!”“反对无效!”我随声附和道。爸爸一看没辙了,只好无条件地接受和绝对服从。
第二、喝酒者赏。爸爸见妈妈不准他抽烟,心里闷得慌。一天到晚都打不起精神,整个人就像得了一场大病似的,终日 “以
泪洗面”。有一天,爸爸对着妈妈说:“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我非得憋出病来不可!”妈妈不吭声。于是爸爸便找来酒发泄心中的愁闷。妈妈见了又立即定了一条家规,说是如果遇上爸爸喝酒,就赏给他一瓶,让爸爸一醉方休。爸爸听了吓得浑身发抖,对酒敬而远之。
第三、吃零食者“斩”。我有一个缺点,就是爱吃零食。要说我一天没饭吃可以,要是一天没零食吃,那就难过了。有一回,我缠着老妈给我五毛钱买包方便面解解馋,可是羊肉没有吃到,反而惹了一身骚。妈妈当即对我说“:你以后如果还要吃零食的话,就‘斩立决’”!我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从此我再也不敢在妈妈面前提起要买零食吃的事情。
唉,唉,我现在正对着刚立的家规发愁呢,我的命怎么那苦呀,你想知道新家规是什么是吗?
家规是规则如下:1、看电视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2、学习时间要超过2小时,在这里我就觉得不公平了,为什么学习时间要那么久,真烦。3、吃吃饭时间不能看电视„„20、以上家规只对目前在上学的人有效。凭什么这些家规只要我一个人知遵守,不公平,我反对,但是反对有什么用,他们都针对我,看来我只能认命了,唉„
苦命的第一天,今天我一回到家,便开电视看了起来,还没看到几分钟爸妈就把我赶回房间学习了,真苦哇!我学了20多分钟就想出去玩,刚出房门妈妈就把我赶回来了,心想:看来我
得组织一次大反攻了。今天,我一回到家,就对爸爸妈妈说:“为什么,这些家规只要我一个人遵遵守守,凭什么。”“就凭你是学生,你今年就要毕业了,你想考好就要遵守。”„„他们那多张嘴,对我一张嘴,看来我是没希望了,认命吧。毕竟他们是为我好。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虽然严了一点,但是就像前面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这样,那些严格的家风家训,渐渐变成了我们全家人的习惯,也让我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依照自己的心情来安排,时刻要多为别人想想,更要从大局想想!
家风家训微故事
篇七:家风家训小故事
包容积极乐观
小时候,放学、周末的时光总是异常美好的,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将功课完成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疯玩了。纠集一堆小朋友,追逐打闹,跳皮筋,一起看动漫,一起放烟花,一起去抓鱼,一起去捕蝉„..我们好的时候,恨不得穿一条裤子,恨不得我的零花钱就是你的,自己拿去,爱怎么花怎么花。闹矛盾的时候,也会恶语相加,“上次我送你的三色圆珠笔还给我,一模一样的”,也会形同路人,甚至会大打出手。每每这个时候,不管是我哭了,还是别的小朋友哭了,只要被父亲碰到,无论我对与错,父亲总会当着众人的面,先批评我,甚至耀武扬威的想打我,可是奈何本人身手太过敏捷,他的拳头总是会落空,其实打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从来没有真正打过我。当时,满心的委屈、不解,一度生无可恋,想离家出走,奈何没有钱,有贼心,无贼胆,毕竟小时候我是个公认的异常可爱的小女孩,而且集美貌与才华与一身,只不过,越长越残而已,只是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理而已。憋着一口气,父亲在我眼前晃悠,我愣是视他为空气,不,视他为真空。他给我夹菜,我就一口把它吃掉;他摸摸我的头,我就闪开;“闺女哈,爸爸带你上街去,你不是看中了一个发卡吗?我们去看看?”其实我好想直接飞奔而去,但是依然秉承“沉默是金”的格言情调。最后,他终于书归正传,说:你看,是你组织大家一起玩的,小朋友之间,再怎么你也不能把人家弄哭了呢,打人就更不对了,你说以后你还跟人家一起玩吗?!况且你知道有些小朋友,横行霸道,你们根本玩不到一起去,下次是不是接受教训了,爸爸知道你轻易不会找人麻烦,可是你是大姐姐,你组织的别人,让着别人是应该的。受了委屈你还哭,哭有用吗?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我面对困难和问题,不抱怨,不怨天尤人,乐观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更多了份包容的心。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令我受用一生。
作者:侯银玲
2016-08-11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八:家风家训小故事
勤俭持家、踏实做事;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给家中前辈树立给后人们的价值准则。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良好的家风形成不是靠说教,而是靠言行的引领。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个抗战老兵,国家三级伤残军人;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家庭妇女,除了工作之外,就是相夫教子、奉养老人。虽然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却告诉我们从小做人很通俗易懂的道理:勤俭持家、踏实做事;知足常乐、吃亏是福。家风家训小故事。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因为家中有年迈的外公、外婆需要赡养、三个姐妹需要读书,尽管父母都有工资收入,但仍不足以满足家庭的日常开销。为了贴补家用,爸爸在他工作的厂区外面开辟了一块自留地,利用早晨上班前早去一个小时、下班后迟归的一个小时,种上了豆角、萝卜、玉米等作物为我们改善生活;暑假到了,爸爸带着我们去山里打笤条,整理好拿到集市里去卖钱补贴家用;秋高气爽的周末,我们带着镰刀、铲子钻进山里采来蕨菜、猴腿、黄花菜、刺了芽等野菜,洗净理好后腌起来,到冬天成为很好的美味。爸爸常说:持家要勤俭、致富靠劳动。
每逢春节,看到人家的孩子穿着新衣服、扎着红发带,在风中飘来飘去,非常漂亮;我很羡慕,就哭着闹着也要爸妈买新衣服,妈妈却把姐姐穿小的衣服拿出来,在妈妈手中一番剪剪缝缝:袖口磨破的部分剪掉加上蕾丝边、领子里外掉个方向、口袋上绣了一朵小花……,一件“新衣服”就穿在了我的身上,我破啼为笑;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好日子就要计划着过。
爸爸1945年因战受伤致残,1950年转业回到了地方。文革期间,姐姐上山下乡几年一直没有返城,按当时的政策规定,像父亲的这种情况,可以照顾一名子女安排工作,姐姐闹着让父亲去向政府说明情况,享受政策返城。父亲摆了摆手,严肃地告诉她:爸爸虽说为了革命受伤致残,但你们不能为此而享受特权,你们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而不是靠我去吃老本、讲人情。
1980年,父亲退休,按规定本应该享受离休干部待遇,但当时却按工人标准领取退休工资。当时我们都很不解,劝他去到上级反映,争取自己的权力。父亲摇了摇头,郑重地告诉我们:当年,我的许多战友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他们没有机会享受任何待遇、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政府时刻都在关心着我们,我们不缺吃、不缺穿,已经很幸福了。人要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基点;它能使政风清明、民风纯朴。做为家庭、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共同传承良好家风,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江苏省洪泽航运有限责任公司工会 孟庆云
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九:家风家训小故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七(11) 祁馨雅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孩子幼年时期,我们家境虽已经摆脱贫寒。但我们经常给孩子讲我们小时候的事:我爸爸(他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我们家没有人参与过赌博,没有人吸烟,没有人酗酒。我们每天都教育孩子: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我们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经常带着孩子参与同学,朋友的聚会,每年带孩子外出旅游,偶尔出入娱乐场所——这些都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心浮气躁等等。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
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
好的家风需要传承,也需要总结,不光要靠潜移默化还要作为教育理念固化形成家训。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作为平凡而普通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篇十:家风家训小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天长市仁和集镇唐传真
(天长市仁和中学朱庆文)
治家格言: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我们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公公婆婆生了7个子女,共计有10个小家庭38个成员。兄弟姊妹中,老大、老二夫妻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我们夫妻俩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最小的妹妹也已经46岁了。在我们的家庭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5人,4个小家庭中有6个孩子在外地工作或者读书,其中有一个在日本工作。
每到节假日,特别是中秋节或者每年的春节,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员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老家聚会。记得2013年的中秋节,天长电视台还到我们家拍了团聚专题片,我们家有30个家庭成员赶到了老家。那天我的公公婆婆特别高兴,当电视台记者的摄像头对准他们的时候,满脸的皱褶都在开花。
我觉得我们这个家庭有两个特点,首先就是小辈对老人都非常孝顺,长辈们年老体弱,晚辈们能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看望他们,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或买一些时令衣服;或买一些老年保健用品;衣食住行方面小自袜子手套、内衣内裤,大至电器家具,都能一一为老人想到买到,尽力为老人的晚年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的公公婆婆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婆婆患肺心病十几年,每年都要几次住院,每到住院期间,我们家的小辈们都是争着抢着去医院陪护老人。
其次,我们这个大家庭相处非常和谐融洽,总能做到一家有事,家家帮忙。兄弟姐妹中包括娶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女婿个个都心地善良,尊老爱幼,关心长辈甚比关心自己。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从来没有任何人做过违法乱纪的事情。兄弟亲情千金难买,我们从不为家庭财产之类的事争吵,对老人留下的财产也从
不斤斤计较,我们都认为吃亏便宜都是自家人,大家都有一双手,都在赚钱,何必为那一丝半点伤了和气。婆媳之间亲如母女,妯娌姑嫂之间胜似亲姐妹。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兄弟姊妹平等对待,不分你我,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形成共识。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大家都心情舒畅。此外,每个小家庭都能做到勤俭持家,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经常受到邻里的赞扬。
我认为每个和睦的家庭就是大家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不管你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你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希望每一个亲人都过得很好,当亲人遇到困难,也非常乐意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心里就会觉得特别踏实,尽管不是官宦世家,不是名门望族,但是普通家庭有普通家庭的快乐,有普通家庭的美—那就是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