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活动总结 时间:2020-08-01

【www.myl5520.com--活动总结】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一: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汇报材料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阿左旗第五小学教师:王平

二〇一六年四月

我选择的书目是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这是龙先生的人生三书中的一部。包括《孩子你慢慢来》和《目送》。这本书源自于他们母子之间三年的书信往来,共三十五封。龙应台对正处于叛逆青春期的孩子的教育,给我以深刻的启示。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记得在我女儿高中的一个家长会上,她的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这些家长们一个忠告:千万不要成了孩子的枕头,离孩子最近,却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样的梦。这个贴切的比喻太可怕了,让我突然感到了孩子不可抗拒的成长,他有他的思考,他有他的世界,她有他的朋友圈——那是任何父母都休想闯入的他的地盘,本来就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而我还是每天例行公事一般的毫无改变的问候: “吃饱了吗?”“钱还够用吗?” “学习好吗?”仅此而已。

之后,我努力改变我们的交流方式,但更多的是无能为力,许多想法无法用准确的言语表达,明明是对孩子的关切与教导,一不小心却变成了枯燥的说教,甚至是野蛮的强制。读了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真是相见恨晚,我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安德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睿智的学者母亲,可以将双方的思考化作一封封的书信,无声地浸润彼此的心田。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封信是《给河马刷牙》,内容是安德烈对母亲的话:“我觉得我将来的事业一定比不上你和爸爸??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而龙应台的回答是:“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 “平庸”是跟别人比,“快乐”是跟自己比。我们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最终极

要负责的对象,还是“自己”这两个字。我完全赞成龙应台妈妈,她衷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的,这毋庸置疑,但为什么我们还要把厚厚的期望压在孩子的身上呢?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不断的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的期许,这又如何让孩子和自己快乐呢?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正是做母亲的为难之处。

龙应台又说:“我要求你读书,是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其实是解决以上困惑的最佳答案,是的,只有有了更好、更多的选择权,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才会在心中产生成就感,而成就感会带给我们快乐。为了传递这一信息,我也特意让女儿读了这本书,对于“读书”的见解,我们进行了一次讨论:事实上只有少数的人不是被迫谋生,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努力学好本领,今天就必须用功读书。虽然女儿表面上是调侃:“妈妈,我觉得安德烈又帅又有才!”但事实上看得出来,她的内心已经受到了震动。

也是这本《亲爱的安德烈》,又让我反思自己如何与每天面对的孩子们相处。每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是老师每天都要细细翻阅的书,而且是永远不会重复的书。这些书读得好不好,就看做老师的爱心、慧心及教育的艺术了。好的老师应该是一名好的读者,龙应台告诉我们,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那么对我们来说,认识这群孩子,我们也只有放空自己,才能有空间去倾听、接纳他们。虽然,我们肯定不会成为像龙应台一样的名人,但在孩子面前,我们一样可

以是最好妈妈,在学生面前,我们一样可以是最好老师,只要我们努力去改变,我们和父母、子女、学生、朋友之间也会建立起一座通往对方世界的桥梁,而雨后的彩虹也会在天空中绚丽绽放!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二: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龙应台那个年代的贫穷,那样的生活,那样的环境,那样的落后,是我无法想象的。而安德烈这一代,及我们只一代,这是另一个世界。这个时代,与时尚接轨:疯狂地听音乐,无止地跳舞,拼命地玩耍,这些与龙应台那一代截然不同。而这样的差异,会选择的人总是站在安德烈的那一年代,殊不知,当人们的生活,文化随着时间逐渐提高时,往往会丢弃一些原始的东西,被金钱所束缚而变得残忍。而那被丢弃的东西,正是龙应台那时所普遍拥有的单纯与互助。现在的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友谊、亲情变得一文不值,而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又是否看清什么呢?还是在享受着贩卖心灵后得到的物质呢?也许,我们能期望某一天在我们享受物质时,回头想想逝去的心灵。

也许,我和安德烈是同一代,一个新新时代,懂的快乐,玩耍和音乐的时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有自己的伟大理想。我们不是只懂玩的叛逆少年,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向往,所以也请天下的父母能理解我们,别总用轻狂指责我们,别总用清狂批评我们,别总用不行给我们下死刑。在信中龙应台写过这样一句话: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的荆棘。这句话然我感受很深,是呀,人生的荆棘太多,困难太多,每一个困难都需要花上你大多时间去克服去打败,而在人生的时间中就给自由的,玩耍的却所剩无几,毕竟这个社会残酷。虽然我还是一个初中生,但只属于小学生的自由,我却无法在享受,也许这正是龙应台在信中所说的寂寞无比。

信中,安德烈说自己是一个百分百的混蛋,我的想法和龙应台一样,我并不认为他是混蛋。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有一些有优点,不能因为他人在受苦自己在享受而自贬。其中,安德烈与龙应台都写了自己对道德的看法,安德烈因为面对道德而厌恶自己,但我认为只管这样厌恶自己是没有用。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条件优越时,不该更加努力地生活着,用更好的方法帮助他们吗?毕竟他们的贫穷鄙视自己造成的,我们不必厌恶自己。同样,既然意识到这一点了,就应该让自己节省一点,不浪费东西和金钱,就给需要帮助的人。此外,我们在吃穿住行,也是给自己一个良好的条件去挣金钱和爱心,所以我们需要心存善心并付出行。

在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感受,我不会像安德烈一样去烦恼,而是坚决地支持自己的想法。在权威的世界里,人际关系仿佛显得很重要,它可以将你从山峰摔到低谷,也许会让你一炮而红,所以,掌握好人际关系很重要。对每一个人都露出微笑,面对那样的英语老师我们大不用消极的方式去反抗,我们可以与那样的权威坐下来沟通,解决好所在问题,而不是将那无谓的反抗化作让自己受伤的一把剑。至于那对于我来说还很遥远的爱情,在龙应台的话中,我也找到了最好的诠释: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肩并肩立在船头的,浅酌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的人。对于爱情,也许我还想得很简单,但这句话却和我想的一样,爱情不需要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只需平平淡淡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书中,何必要纠结于左右之分呢?就如菲利普所说的,极左跟极右,就像站在一个圆圈上,看起来是在两个相反的方向走,其实最后会碰头的。在我看来,只要做出的决定对人民对国家有好处,都可采用,不必计较谁好谁坏。有时候,今天的问题用一种方式解决,明天用另一种。也许,支持左右之分的人都是为人民好,那不如将左右结合,即可左也可右,既能解决政治问题,也可摆平争吵,岂不万事大吉,皆大欢喜?有时候,不需要问到底,探个透,适中也是一种解决方法。对于那些有争议的问题,若你看后解决不了什么,那你不如当做看了一本故事书,不用无风起浪的分出胜负。要知道,有些问题就是这样。

更多大家喜欢阅读的读后感文章分享:

《悲惨世界》读后感精选

《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

《围城》读后感2000字

《母狼的智慧》读后感

音乐,对于我一个十四岁的学生来水,是爱好,是享受,是幸福。与安德烈相同的是,我的一天除了上学就是浸在音乐里,甚至写这篇读后感时也是听着音乐。但是,我不听那些嘻哈的歌曲,那样的歌带给不了我想要的气氛,当我寻的那种气氛我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它的每个音符都会带动我的快乐或悲伤,从而引出我心底美好的回忆,带来许多感动与幸福。此外,对于歌词,我会因一首歌的歌词而喜欢那首歌。我认为歌词是一首歌的灵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毕业了,是的,我毕业了。同安德烈一样,刚与小学离别,初入中学的我而言,总有一种慢温温的留恋与不舍。那六年的感情,是经过多少日夜风霜所建立的友谊啊,难道就舍弃了?也许,大家各奔东西,扬起一片尘土,尘土飞扬过后,友谊践踏在那尘土中。也许,彼此不曾放弃,直至重逢,之间却又新增隔阂,互问声好,散了。这样值吗?所以,我也有一种遗憾,一种惆怅,甚至一种荒凉。那时的我,将步入初中,面对小学的友谊,,我该怎么办?只能往前走!人生就是这样,不知怎么办事,那就不管他,继续往前走,过你没过完的日子,走你没走完的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往前方无尽头的路,将美好的回忆小心珍藏,寻得你的另一份友谊。要知道,日子,还得继续过。

龙应台在香格里拉看到的问题,是贫穷,是贫穷所导致的。为了生活,为了有优越的条件,为了活下去,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去挣钱。不然,在这样的世界了,社会容不下他们,等待他们的只有饥寒的逼迫。这种贫困和富贵相比,成了极大的悬殊。这样的贫富不均,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使拥有意识问题那么简单,甚至我认为拥有这种意识问题的人更冷血。既然知道耐克企业怎么对待第三世界的工人,还那么若无其事的逛街生活。虽然我不会因此而不买球鞋不生活,但我会去攒一笔钱努力设法帮助那些工人,而不是将这件事当新闻一样听了就忘了。

我认为积累沉淀不需要一定在所谓的咖啡馆才行,自己泡一杯咖啡在自家阳台上赏赏花喝喝咖啡,一样能够做到沉淀积累,生活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为了积累沉淀去寻找所谓的咖啡馆。安德烈香港没有文化,我却与书上的读者想法一样,上帝没有规定怎样是文化。欧洲人认为安静是文化,可亚洲人的定义是热闹,难道没有以欧洲人的方式去已积累就是没文化吗?欧洲人于亚洲人的区别就在于双方定义不同,行事方式不同。如果就此把亚洲人的文化圈定了,那未免太霸道了。至于游行,我生活在一个小镇,这里没有争取民主的游行,我

也没有经历过,但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台湾人的游行确实有效。有些地区政府以他们人民给的权力来欺压人民,人民不出声他们就更猖狂。只有把游行的声势放大,他们才会怕。香港人游行,声势却没台湾大。只是小小叫几声,就罢了。难道他们不为自己的未来与下一代考虑但忧吗?一直生活在这种不民主的制度上,他们快乐吗?香港人只有温顺地接受英国殖民的暴,专制主义的暴,一直这样无可奈何下去。在某种意义上讲,香港人还没有实施过游行,真正的,有效地游行。

你将来想做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曾经想过。我不知道我将来会做什么,又有多大的成就与名誉。我也不知道我父母对我的期望有多大,是要挣多少钱还是只要快乐就好。无论怎样,我只知道父母现在的辛苦是为了我的幸福。我必须努力地去学习,以后再用心工作,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好好生活,活出我的自信,活出我的快乐,活出我的幸福。因为这样,父母才能幸福。其实,将来做什么不重要。只要活出你的精彩,你的快乐,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就够了。那呢,你的将来决定做什么?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什么是艺术?什么事Kitsch?我认为世上没有真正的艺术,只是人么给他们加以限定的一个框架,我可以把艺术认为Kitsch,可以把Kitsch当做艺术,两者区别就在于一个看法。只要你喜欢,你最爱,你认可,那他就是艺术。我觉得没有必要在意你看的是艺术还是Kitsch,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了。可是,在现代社会,许多方面会让我么对艺术的看法有所改变。如果,但一个镀了金的李小龙雕像放在广场上,我会认为那是一件无价的艺术;但是,如果雕像放在地摊布上,和一些劣质的生活品放在一起,那无疑是Kitsch。所以,有时候社会能阻碍我们对艺术的理解,至于要随着社会去看艺术,还是坚持自我去看艺术,问题只有留给自己。

我也曾经感到茫然,我也曾经经历失败,我也曾经感到绝望而不知所措。在人生竞争的跑道上,我同样因跑得不够快被淘汰,面对胜利者的嘲笑,我只有哭。当我和我的眼泪度过一整晚后,我才知道,没有人会怜惜你的眼泪,没有人会帮你。所以,只有靠自己,坚强的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勤勤恳恳的努力学习,在人生的跑道上留下一抹胜利的微笑。面对困难,我也不再哭泣,我会付出努力去克服,就算失败,我也是成功的,因为我努力过,我不后悔。

虽然对于政府什么事都管的做法不赞成,但禁止吸烟者一点我赞同。在我生活的小镇上,很多人都吸烟,那种二手烟的味道极其难闻,每次闻到,我都想把烟从他们口中夺走,摔在地上,踩碎!如果说政府夺走了吸烟者的自由,不如说为我们每天忍受而受压的折磨的人夺回健康和自由。因为二手烟的存在威胁到我们的健康,和剥夺了我们呼吸新鲜空气的自由。然而,不抽烟的人占大多数,在我们的生存法则上,少数人服从多数人已习以为常。在抽烟和不抽烟中产生矛盾是,政府只是借这个生存法则上,将少数人的自由剥夺,还取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全人类的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衰老,即使对于我而言还是一件漫长的事,我也能察觉到它的存在。当我身边的人一天一天衰老,变得满脸是皱纹,褐斑,甚至死亡时,我对衰老的看法不是恐惧也不是可怕,则是同安德烈原先想的那样,很优雅,很休闲。我可以舒适的坐在阳台上,和老伴一起晒夕阳,手牵着手回想过去。尽管我自己快走完人生的路,我也坦然面对。尽管我不在美丽,我也不去计较。尽管我身体不行了,我也不去在乎。尽管我可能快忘了所有的事,我也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衰老,不是我该惧怕的,也不是大家所惧怕的。老人,会有儿童般的童真;

老人,会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老人,会回想曾经拥有的幸福。想象人生是一场游戏,而老年则是游戏后的喜悦。

对于父母的约束,我也实在受不了。虽然我知道他们因为爱我才那样做,可我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我想去闯,去荡,哪怕是跌倒,受伤也是自愿的。但就在我刚踏出家门的时候,我的父母可能就会对我说不也许,这就是孩子与父母的代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三: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亲爱的安德烈》是三十六封家书合在一起的一本书,它是以现实为主的散文体,内容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她远在德国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书信联系,本来最开始觉得这种书信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应该会很枯燥,但是后来看了几页之后,我觉得这本不简单,吸引了作为女生的我,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位母亲和儿子的对话,而我将来就是要成为母亲的人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在这本书里我不仅看到了母子之间的情谊,我还看到了两种思想的交流碰撞,各地文化的异同。

在前言里面,作为母亲的龙应台经历了儿子安德烈从 小到大的改变,而且中间是有很多年没有见面的,从前那个肥嘟嘟的可爱的小安安一下子就成 了棱角分明的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十八岁大男孩,,也许龙应台的心情就和我们现在的父母一样,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成了大人了,我妈妈跟我说过,小的时候,希望我快快长大,长大了,又怀念我们小时候,然后这种心情过不久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身上。在给龙应台的回信中,安德烈,作为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真实的道出了和母亲的年龄隔阂,但也不妨碍母子之间的情结。

在母亲给孩子的信中我们可以体验作为父母的思想,在孩子的回信中,我们感受同为孩子的异同。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在前面,龙应台谈到了民族主义,她说,作为这个历史坐标点上的台湾人,“民族主义”使我反胃——不管它是谁的民族主义。一个长年被过度灌输某种饲料的人,见到饲料都想吐。我们都被灌得撑了,被剥夺的,就是一份本来可以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情,纯洁而珍贵的群体归属感。它一经操弄就会变形。我很赞同她的观点,就像我想进共产党是基于对共产党的敬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展马列学习,党校学习,都是在很浮夸的要我们爱国爱党,给我们灌输这种枯燥的概念,让我觉得我的爱国情爱党情都变了味。

他们也谈到了关于“年少清狂”的问题,这是一个离我们很近的问题,安德烈说他的生活信条就是,饮酒是很正常的,当然他也说了“性,药,摇滚乐”只是个隐喻,它是一种自我解放,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说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生活状态。自由,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我们对于自由有着更强烈的渴望,这个自由不是指政治自由,而是心的自由,大多数的中国孩子,在开始知世的时候,就被关进了“笼子”,中国父母普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还有攀比的心理,害惨了我们这些孩子,经常在课外报很多补习班,补习的往往都是孩子不喜欢的,但是为了孩子不偏科,父母们就只得报补习班,请家教,还有很多父母看着别的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就慌了,生怕自己 的孩子比别人差了,然后也去报补习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剥削了孩子们去发展自己爱好的时间,所以中国专业拔尖人才少,然后一大群半吊子。

在对于这个问题龙应台也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条件反射,她马上就问他“性,药,摇滚乐”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母亲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变坏,因为变坏不仅影响他人,还会伤害到自己,在对于安德烈的“玩”龙应台给出了更成熟的解说,她说:人生,其实就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个人专心走各人的方向,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我们想要安德烈的生活,却又不得不面临龙应台所说的境遇。

在后面的书信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安德烈的生活。他们在谈到文化差异时是通过咖啡厅谈到的,安德烈说在香港,没有咖啡馆,只有蹩脚的连锁店星巴克和太平洋咖啡,至于酒吧,多半只是给观光客喝个不省人事的地方,在香港,人们永远只是在赶时间,而在欧洲,在徒步区的街头咖啡座和好朋友坐下来,喝一杯意大利咖啡,在一个暖暖的午后,感觉风轻轻吹过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窄巷。通过这两种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种文化差别,香港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文化,没有时间留给人们逗留,而

在欧洲,那是一种休闲的生活,这是一种文化差异,但是也表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正是这各种不同的文化,才构成了这多彩的世界。

关于安德烈和我们的生活的差异,也可以说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安德烈在十八、九岁就和朋友们去世界各地自驾游,当小孩子的足球教练,他喜欢和朋友们“厮混”,但是他也读过很多有深度的书,听经典的,流行的音乐,他对一个问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就像他在香港大学做交换生的时候,参加游行,他为人们为了下一代争取权利而感动,他也发现大学生对政治毫无关切,只管知识的灌输,还有很多人只在乎钱,安德烈不是那种学习很棒的人,但是他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很宽广。再看看我们的十八、九岁,正在上高中,别说自驾游了,寒暑假能和父母出去玩几天就是天大的福利了,第一,就算我们有寒暑假,正上高中的我们也不可能正常放假,第二,寒暑假也有很多作业要写,第三,我们没有驾照,为什么没有,因为中国父母从来就没有种思想,他们觉得学习最重要,成绩最重要,第四,中国父母总是很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危,恨不得一辈子都让孩子在自己的羽翼下。中国孩子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在家听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题目背答案,脑子都是被无数的题目充斥着,腾不出来空间去思考。或许这就是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的大背景下所诞生的思想。

读完这本书,这种差距的冲击让我觉得很悲哀,却又无可奈何,静静合上这本书,《亲爱的安德烈》这是一本书,当你打开它的时候,就变成了作者和读者的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让我这个读者对世界有了更多的想法,这也许就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强大之处。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篇四: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14秋2班罗帷帼

《亲爱的安德烈》是在暑假期间虞老师推荐我看的一本书,是由作者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三年互通36封书信而改编成的书。对于这本书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早点阅读《亲爱的安德烈》我想我会更懂得妈妈的不容易和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到底是什么。书信中的内容包括了母子对文化、民主政治、独立宣言、生活等的思考与探讨。

龙应台因工作原因离开德国,回到台北工作,而安德烈则在德国上学,她一走就是四年。为了更好的了解安德烈她强烈要求与安德烈互通书信,征得了安德烈的同意,这一通就是三年。在来来回回36封书信中,母子会因为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安德烈会很深刻的去思索问题的根源,也许这就是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差异。东方人习惯集体思维模式,西方人则习惯个人思维模式,西方人在这种个人思维模式下越来越独立和自尊,而我们却随波逐流。安德烈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都会和母亲交流,而母亲给予他更多的帮助是鼓励和耐心的教导。

最可贵的是,龙应台和安德烈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差距、距离的遥远、不同的思维模式而让代沟越拓越宽,更多的是在书信中母子彼此间坦诚交流,相互了解和包容,龙应台由此进入了一个十八岁少年内心的情感世界,而安德烈也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了自己的母亲。就像龙应台所说的:"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着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着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书中的第28封信"给河马刷牙"中龙应台给安德烈上了一堂人生中很重要的课,她对安德烈说:"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到动物园里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感,或者狮子、河马的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体验生活,你就会快乐。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是啊,我们总是在追逐金钱和名声,树立错误的职业观,好高骛远。不明白"工作"的真正意义,我想使你快乐的工作才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读《亲爱的安德烈》给我很深的感触,尤其是在信中龙应台对安德烈的教导和鼓励,我不禁也会想起妈妈对我平日里的教导和鼓励,妈妈总是告诉我"无论身在何处,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最需要的是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所以每当我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我都会很乐观的去面对,因为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同时,我也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多的应该是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溺爱。就如同安德烈对母亲说的:"妈妈,您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您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一个二十岁的成人。您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您知道吗?您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您的"授予"或"施予",您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您的心态啊。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1640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