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河南书法家排名

自我鉴定 时间:2020-05-27

【www.myl5520.com--自我鉴定】

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
篇一:河南书法家排名

1.中国当代十大书法家,2.中国著名书法家3.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介绍,4.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欣赏!

启功:(1912年——2005年),满族,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鉴定家、诗人。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

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

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

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

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他为促进祖国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垣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启功先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1992年曾任武汉市,武昌区7,8,9届。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九二年代表武汉艺术界首次访问香港举办书画联展影响空前。以倒写书法著称! 2002年曾双手倒写唐诗宋词108首11483个字的百米长卷,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大书法家!现任全球易经协会常务主席!中国双手倒写书法第一人!也称中国奇人!

书法界独一无二的书法大师!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唯一一位在红尘中历练的。

刘艺:原名王平,别署王实子。著名书法大家。河南书法家排名。

1931年1月25日生,原籍台湾台中市。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现为中国书协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曾获中国书协“特别贡献奖”。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兼擅行、楷、隶、篆诸体。书风清健秀逸、洒脱自然。

刘艺生长在一个有浓厚艺术气氛的家庭中,其父刘锦堂(又名王悦之)著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是台湾第一位留日画家。他上世纪

20年代初来到北京,一面从事艺术教育,一面投入到创造一种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以写实为基础、富有东方色调的西洋画,发表过不少引人注目的作品,成为与徐悲鸿、林风眠同时期的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先驱之一。

李铎:将军,男,号青槐,字仕龙,湖南省醴陵市人,研究馆员,

毕业于信阳步兵学院。文职将军,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著名书法家。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工业大学书画学会顾问、北京东方祥和书画院艺术顾问等。

权希军:1926年生,山东烟台市人,汉族,大专文化。曾任中国书

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刻字研究会会长,中国书协顾问,现为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顾问。希军先生在艺术上涉猎面较广,主攻书法,长行草,风格劲健潇洒、神韵流宕、朴茂典雅。写出版有《权希军行草滕王阁序》、刻字艺术系列教材。2000年中央电话台“翰釜飘香”栏目,做了专题介绍,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和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收藏,200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特别贡献奖。

皱德忠:先生书法篆、隶、行、草兼善。隶书以汉隶为基础,参入篆书、简椟、魏碑笔意,撇捺的分披、波横的灵动,间出飞白和渗化,丰富了隶书的笔墨韵致,结体融入篆书、简椟的结构,反古出新,新人耳目。行草书宗二王,曲崛俊迈、恣情肆意,跌宕有致。作品参加历届国内外重大书法展,

藏于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刻于多处碑林。主编《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怀素草书全集》《邹德忠书法集》《中国当代文艺家人名录.书法卷》等。作为书法使者曾赴日本、澳门、北京, 新加坡、马拉西亚等国家访问办展。烟台中国文化艺术城建有邹德忠书法艺术馆。

张光兴,字大拙,一字原上草。1950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

曾在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任职;1987年调入高校,历任淄博教育学院院长、淄博师专校长、山东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青岛建工学院副院长、青岛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等职;现任青岛理工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家学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高校书协艺术顾问、山东史学会齐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是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是山东省遴选的首批哲学与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也是首批文学艺术专家库成员。

著名书法家书法欣赏

历届河南书协主要领导
篇二:河南书法家排名

河南书协主要领导

1980年第一届河南书协

主 席:谢瑞阶

河南书法家排名。

副 主 席:陈天然、庞白虹、李悦民、张海

秘 书 长:张海(兼任)

1991年第二届河南书协

主 席:张海

副 主 席:王澄 李刚田 王宝贵 冯志福 桑凡 李进学

秘 书 长:王澄

1996年第三届河南书协

主 席:张海

副 主 席:王澄 李刚田 王宝贵 冯志福 李进学 周俊杰 刘顺 秘 书 长:王澄

副秘书长:宋华平

2001年第四届河南书协

主 席:张海

副 主 席:王澄、王宝贵、李刚田、冯志福、李进学、周俊杰、宋华平、李强、陈春思、胡秋萍

秘 书 长:宋华平(兼任)

2007年第五届河南书协

名誉主席:张海 王明义 赵江涛 王澄 李刚田 周俊杰

顾 问:葛纪谦 靳绥东 赵世信 岳修武 刘海程 王际鑫 桑 凡 王鸿玉 冯志福 李进学 陈春思 张程锋 张百新 耿开昌

主 席:宋华平

副 主 席:王宝贵 李 强 胡秋萍 王荣生 赵振乾 许雄志 王 鸣 张高山 吴 行米 闹 杨 杰 张剑锋 云 平 张建才 谢安钧 刘安成 计承江 秘 书 长:谢安均

理 事:宋华平 李 强 胡秋萍 张剑锋 杨 杰 云 平 王荣生 张建才 邵其波 刘灿章 刘照渊 刘安成 周 斌 张新芳 谷景立 赵振乾 王 晨 许雄志 查仲林 钟海涛 李兴武 毛鸿雁 王宝贵 刘兆英 陈国桢 王 鸣 李建业 季 平 刘聚森 刘森堂 王乃勇 樊子阳 菅智民 范大岭 李俊国 刘颜涛 张生赋 米 闹 刘绍典 张宏伟 张文平 王猛仁 谢国启 张富君 熊传明 马绍堂 石 浅 侯晋中 张高山 张奇惠 李建东 司马武当 谢安钧 刘存铭 韩 伟 丁东辉 计承江 耿自礼 吴 行 夏京州 张海潮 胡战坤 马天保 魏治功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现有会员2459人,其中中国书协会员457人。全省所属18个市及黄委会、郑州铁路局、中原油田、河南油田等较大单位均有书协,市

级书协会员6912人。省书协现有创作基地一处,在嵩县陆浑度假村,2003年挂牌。省书协设立的主要奖项为河南书法龙门奖,于1985年10月设立,至今已颁奖两届。首届颁奖为1987年10月,谢瑞阶获大师奖,陈天然、张海、王澄、王宝贵、李刚田获金奖,20位书家获银奖。第二届颁奖为1993年3月,冯志福、刘顺、宋华平、李逸野、周俊杰获金奖,20人获银奖,30人获铜奖。

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人
篇三:河南书法家排名

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人

2012-07-04 07:22:34| 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书画欣赏】当代著名书法家二十人

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一) 沈鹏

傅德锋

(沈鹏,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沈鹏先生的大名,书坛上尽人皆知,即使是书坛以外,知道沈先生的人也并不少见,当然,这除了他以一手功力深厚,风格独特的草书令人折服之外,也与他担任着书坛乃至其他领域的重要职务有关。当

然,由此也可看出沈鹏先生的社会影响之大。

草书发韧于西汉之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曾道:“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汉武帝时,草书就已经在民间流行。我们从近代出土的汉简、汉墓砖上的文字可以得到验证。不过当时的草书在结构上还是依据隶书的形体,而将其写得急速潦草一些,所谓“解散隶体而粗书之”。后经杜操、索靖、皇象等人整理发展,经过了从“隶草”到“章草”、再到“今草”的数次演变。尤其是东汉的张芝,他将章草中带有隶意的波挑加以收敛,运用篆书中婉转回锋的笔法,使之气息流动,点画呼应,上下牵连,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故张怀瓘在其《书断》中说:“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由于草书包含了所有书体的各种笔法,同时笔势飞动,务从简易,不易辩认,故不易学亦难精。而且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意义不大。但草书又是最易抒发个

人情感的特殊书体,即使比较难学,但它还是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人们的喜爱。河南书法家排名。

当代书坛,自毛泽东、林散之之后,尽管以草书擅名者并不乏人,但真正能在草书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者,当属沈鹏。他的草书笔致厚重,奇崛苍茫,点画处理富于变化,既有传统经典草书的高古之气,又兼具现代生活的奔放跌宕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人们面对沈先生的草书作品,即使掩上名

款,亦能迅速知其出自沈先生之手,由此可见其风格之强烈。

凡习草书者,皆无一例外地要受到唐人草书的影响,沈鹏先生亦概莫能外。由于唐代是草书的成熟期,也是今草发展的颠峰时期,出现了张旭、怀素、孙过庭、智永等一批草书大家,尤其是张旭怀素的狂草,在书法已退出实用领域而其欣赏审美功能日见强化的当代,向上述大家借鉴取法,最易张扬书家的个性,故倍受人们青睐。沈先生于草法广取博收,以盘结奇气,丰富技法,但在结体上则于怀素《大草千字文》获益最多,尤其是那些纵笔(即长垂笔)的使用颇得怀素《大草千字文》用笔之妙。但他那些横撑的结体与用笔之法,则出之于他自己并不太成熟的“草隶”。但沈先生的草书当中,时时夹杂一些行书,尽管也以草书笔意出之,但在增加整幅开合起伏与疏密变化的对比效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削弱了其草书的纯粹性,草书纯粹性的减弱,必然影响草书古意的精确表达,而这种草行搭配的写法,则又从中透示出一种

现代人日趋复杂的人生情感。凡事有一得必有一失,以此观沈先生草书,应合此理。

沈先生为丰富和强化其草书的线条质量从而加强艺术感染力,大量地使用了颇具一波三折曲尽其妙的衄挫用笔之法,但此种笔法其实非沈鹏先生首创,此种笔法的始作俑者乃宋之黄庭坚,我们只要仔细品赏他的草书名作《太白忆旧游诗》便不难看出。而沈先生的创意在于他将这种笔法秩序化,并适当加强其草书线质的毛涩感,使其更加精致、细腻,从而化古为今,化他为我,将此形成自己的一种具有符号性意

义的个情语言,写出了新意,写出了气魄,这是值得人们加以推重的。

沈先生的一些草书精彩之作,确实达到了“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端”的理想之境,殊非那些行笔直白外露一览无余者可比。但沈先生的一些作品也有因衄挫用笔过多而失之自然的地方,且有因擒纵失控而流于信笔之处。我想,以沈先生之学问功力,虽有此不足,但仍不失为一代草书

大家。

当代著名书家二十人系列评论(之二 ) 张海

傅德锋

(张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谈及张海先生,便让人不得不与他和“中原书风”联系起来。因为从某种意义而言,是张海在一定程度

上成就了“中原书风”,而“中原书风”又反过来造就了今日的张海。

十数年前的中原书坛,并不像今日这般抢眼,那时的河南,还属于书法上的落后省份。大家都知道,河南拥有极为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安阳殷墟甲骨早已驰名全球,被誉为是人类文明的一大重要发现,这对研究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孟津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铎故里,也是闻名遐

迩。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发展书法,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

但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文化底蕴再强,社会基础再好,如果没有一位深具器识与胆魄的智者挺身

而出,组织引导,要谈发展亦何其难哉!

然而,张海以他扎实的书法功底和不同凡响的谋略,一步一步走上了河南书坛的领导岗位。在他的直接参予或谋划下,河南接二连三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书法活动,如“国际书展”与“墨海弄潮展”的成功举办,在为河南书坛加强了人气的同时,也引起了全国书界对河南书坛的广泛关注。即使是由他参予策划的最初的那本尚嫌简陋的《河南百人书法集》也在书界开了风气之先。后来几届国字号展览和书学讨论会在河南的成功举办就更是令书界对河南和张海刮目相看。当然,这里面自然少不了李刚田、周俊杰、宋华平等河

南书坛名将的功劳。

张海先生以一手意味隽永,古意盎然的小行草在五届全国书展上获得全国奖,充分显示出了他深厚的传统功底与较强的创作实力。但他又是修养全面的书家,其早年即以风格独特意象诡奇的草隶称名书坛,其楷书功底亦不让时贤,后又精研草书、篆书,居然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对于他这种将很多时间精力花在组织引导工作上的书法家来说,这需要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啊。但张海先生技道合一,公私并举,在组

织引导与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成果菲然,而此中之艰辛,亦不难想象。河南书法家排名。

张海先生以狂飙突进式的作为,使河南书坛连续上演了一幕幕精彩好戏,一时之间,河南书坛,风云际会,人才辈出,高手林立,在国展上的入展获奖人数始终高居榜首,而河南书法也围绕张海、李刚田、周俊杰、宋华平、王登等形成了雄强霸悍的“中原书风”,成为书坛的一大非常现象,一度为书界广为讨论。他们这种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人新作的胸襟和胆识令书坛那些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夜

郎自大,十数年一贯制的书协领导人感到羞愧和汗颜。

张海先生书作,既有深厚而精湛的传统功底,又有个性强烈的时代气息的张扬。其楷、行、草、隶、篆五体互相生发,互相融合,用笔上一脉相承,尤其是“开叉笔”的巧妙运用在大大增强了他作品的耐续性的同时,也定型为一个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作品当中强调横画的排叠,辅之以轻捷飘逸的长笔处

理,秀润相杂,动静相宜,极耐品味。

他的楷书在唐楷与魏碑之间,又兼具隶书的古雅淳厚,所作开张大气,厚重中不乏灵动。其隶书以《封龙山颂》为基,掺之以草法,横画主笔并不刻意作蚕头雁尾状,而是意到即止,斩钉截铁,富有时代情趣而又别具风姿,非常人所能为也。其草书以楷隶行为基,用笔在方圆使转之间,既重突出矛盾又能使

之自然和谐,线条凝练,气势通达,颇堪寻味。

但张海先生的一些作品,也恰恰因为“开叉笔”的过度使用,使其作品亦不免流露出一定程度的安排造

作这嫌,杀气重而静气稍欠。

共实书法本来就是一组组矛盾的巧妙组合,得失全在于分寸与尺度的把握。顾此失彼,物极必反,

自然之理。张海先生似宜在苍涩的前提上反求温润,若一味求涩,则失之过矣。

河南人与中国书法
篇四:河南书法家排名

河南人与中国书法

长葛二高孟军强指导学生创作

河南地处中原,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却与河南有着难以分解的渊源。我们知道,中国书法字体的发展,先后大体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河南人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个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河南人是仓颉。一直以来,我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不过我个人认为,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作为语言的载体文字很可能不是一个人的创造发明,但流传千年的传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况且仓颉造字,也不只是人们的口头流传,古书上也有记载。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代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称 “仓颉造字”。汉代的纬书,称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春秋元命苞》)。

仓颉是河南人,因为今河南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他应该是最早汉字的创造者或整理者。正因为仓颉创造和整理汉字,才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河南人是秦朝的李斯。李斯,楚国上蔡人,上蔡就在今河南上蔡西南。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楚国上蔡人李斯整理使用了小篆。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在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李斯不但规范整理使用了小篆,李斯本人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

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秦始皇在逝世的前一年,冒着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大禹陵后,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第二天,他又采岭石镌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稽刻石”。

秦朝结束之后,中国进入两汉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书法也翻开了新的一页,汉字书写由原来的字型较复杂的篆书发展成为隶书。而为隶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要数河南人 蔡邕。蔡邕,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生于公元133年,卒于公元192年,属东汉时期人。蔡邕博学多识,通经史,喜好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善鼓琴、绘画,擅长辞章,精工篆隶。唐人张怀瓘《书断》称,“(蔡邕书法)体法百变,穷灵尽炒,独步古今”。南朝梁武帝萧衍亦称其书法“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6年),中国文化史上出现了一次“正定”儒家经本运动。当时,蔡邕发现在世经籍中,由于俗儒附会,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奏请正定(校对勘误)这些经文。之后蔡邕以八分体书写《尚书》、《周易》、《公羊春秋传》、《论语》等五部经书,令刻工刻成石碑46块,立于太学讲堂前,作为“标准文本”。这些石碑史称《熹平石经》,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蔡邕当时的学术地位和书法水平如何了。

蔡邕为中国书法的贡献是巨大的,因为蔡邕不仅是大书法家,他还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位书法理论家,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祖师爷。他著有《笔赋》《笔论》《篆势》《九势》等书法论著。《笔论》仅一百五十余字,主要是论述书者在作书时应有的情感与精神状态,提出了既要合乎自然又要合乎人性的两点论。《九势》的基本内容是论述用笔规则,论述深入到作书原理,其意义远远超出了用笔的范畴。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论》提出了“书者,散也”的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九势》称“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揭示了书法之美的哲学根据;又总结出八种运笔规则,此即《九势八字诀》。蔡邕这些书法观点奠定了中国书法的理论基础。

比蔡邕略晚一个时期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也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时代颖川长社人,颖川长社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长葛。钟繇书法学习曹喜、蔡邕、刘德升。他博取众长,擅长隶书、楷书、

行书。对书法的章法和结体有深入周密的研究。其书法的艺术特点是:巧趣精细,茂密幽深,自然天成,无雕琢气。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被历代奉为楷模。被北宋《宣和书谱》誉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与东汉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为书中四贤;又同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真书、楷书。钟繇的书法呈现出中国书法由隶入楷的新面貌,是晋王羲之真书的先驱,被称为“楷书之祖”。

说到钟繇,我还想说一个有趣的故事。钟繇痴迷书法简直到了“心发狂”的程度。据说韦诞有本蔡邕的练笔秘诀,钟繇央求韦诞借给他,同样痴迷书法的韦诞,却赶紧把书藏了起来。钟繇苦苦哀求,韦诞就是不借,气得钟繇情急失态,捶胸顿足大闹三日,最后昏倒在地,奄奄一息。曹操马上命人抢救,钟繇才渐渐苏醒过来。事情闹到这一步,“铁公鸡”韦诞仍然不理不睬。钟繇无可奈何,只有自己生闷气。这口气一直憋到韦诞死后,钟繇派人掘其墓盗书,才如愿以偿,而他的书法造诣此后开始突飞猛进。虽然这件事缺乏可信度,但钟繇书法确实师从蔡邕。

钟繇有著名的书法作品《荐季直表》,元代陆行直称赞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他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贡献巨大。此后的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法者莫不宗法“钟王”,即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足见其非凡成就与深远影响。

从篆书到楷书,河南人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行书和草书的发展历史上,河南人也有自己的广阔天地。南宋人吴琚和明末人王铎就在行书和草书方面各自独树一帜。

先说吴琚。吴琚,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南宋绍兴年间,卒于南宋宁宗庆元年间,字居父,号云睿,河南开封人。其父吴益为宋高宗赵构宪圣皇后之弟。宪圣皇后善书法,其书能与高宗乱真,人莫能辨,吴益师法其姐,亦有书名,故吴琚自小就生活在这环境中,日临钟、王法帖以自娱。又善词翰,深得孝宗赵眘赞赏,常诏之论诗作画。

吴琚学书,在钟、王的基础上专攻米芾之书,以一点突破,这正是他的奇特之处。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琚书自米南宫外,一步不窥。”这种亦步亦趋的创作方法蹈古人所忌,唐代亚栖《论书》曾谓:“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若执法不变的,纵能入木三分,亦被号为书奴,不足称书。”而吴琚却化了毕生的精力,沉酣于米书之中,几可达到维妙维肖、神形皆备的地步。

清安岐《墨缘汇观》中记载,有一次他看到了吴琚写的《寿父帖》后,“初视之以为米书,见款始知为云睿得意书。”可见他学米芾的字是非常认真的,对米芾的折服和痴迷程序决定了他的审美和创作观。不可否认,历代有许多人学米字,但真能得米字真传的只有吴琚一人。正如明代的吴寞学苏轼一样,尽管在形式和风格上并无什么突破,但只要能学得神形兼备,仍不失为一代名字。何况吴琚学米亦能“稍益已意”,致使他的书法与与米芾的字拉开一定的距离。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吴琚的行为,似乎觉得他舍去了米芾那种“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刷笔和气焰烁人的桀骜之态,而将方笔运用得更温润、更峻峭、更圆熟。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琚书似米元章,而峻峭过之。”这种不似之似,稍益已意的创作方法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再说王铎。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河南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起到开创、推动、补充、完善的作用。国家邮电管理局于2007年11月5日发行《中国古代书法——楷书》特种邮票1套6枚,邮票首发式在钟繇故里——长葛隆重举行,这是对河南书法历史名人成就的一种肯定。新一代河南人一定会再接再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长葛县志》

2、《尉氏文化》

3、《后汉书·蔡邕传》

4、《中国书法简史》

5、百度网站之“中国历代书法家”“中国书法家排名”等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0780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