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讲话稿 时间:2020-05-24

【www.myl5520.com--讲话稿】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篇一: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2015年12月01日07: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制约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我们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我们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2015关于扶贫攻坚的讲话稿
篇二: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2015关于扶贫攻坚的讲话稿

同志们:

首先,我要感谢省委宣传部喻xx副部长为本次会议所作的重要讲话。xx部长从尊重历史、把握未来的角度,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指出做好扶贫宣传对于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扶贫宣传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扶贫宣传,如何推进文化扶贫,宣传干部如何带头参与扶贫开发作出安排部署。他的讲话虽然很简短,但精练生动,寓意深远,对于我们抓好扶贫宣传,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会上,印发了xx同志的书面工作报告。这个书面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是传达全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座谈会精神;二是总结我省2014年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三是从扶贫开发大局出发,安排部署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四是就加强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组织领导提出了要求。在这个报告的基础上,我想借本次会议的机会,就扶贫宣传信息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根本目的。党中央向全世界、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八大以来视察过的贫困地区遍布全国各地,有关扶贫开发的讲话多达23次。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的安排部署,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6月19日,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部署我省精准扶贫工作。7月6日,全省分三片,由省级领导分片负责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7月14日,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长王国生主持会议并作工作部署,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村两委主要负责同志全

部参加会议,主、分会场参会人数接近10万之众,吹响了我省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战斗号角。根据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加紧研究制定精准扶贫“1+N”政策支撑体系,其中贫困县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已经制定出台。这些都是湖北的行动。我作为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省扶贫办主任,从2008年起就一直在省扶贫办工作,一路走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扶贫开发到了领导空前重视、气氛空前热烈的时期。

古人云:“育人者必先学。”从事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激发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贫困的信心,大力营造合力攻坚、决战决胜的强大气场,就必须带头加强学习,必须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无论是扶贫部门,还是宣传部门的同志,都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作为我们推进扶贫攻坚,开展扶贫宣传的思想灵魂和行动指南。省扶贫办已在会议材料中将《党的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指示》印送给大家,请大家学习学习再学习,学在前,领会透。

二、站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高度,做好扶贫攻坚总战役中的宣传信息工作

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我们一定要站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高度,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整合力量,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做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政策宣传要落地。再好的政策,如果不与群众对接,就不能落地生根,就不能发挥作用。扶贫宣传既要“通天”,借助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大型媒体,扩大宣传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要“接地”,要积极运用各种网络新媒体扩大政策宣传阵地,充分发挥粉刷标语、悬挂条幅、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活页等宣传形式“接地气”的优势,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以及中央和我省的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加强扶贫政策宣传,使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能够熟练掌握政策,严格遵守政策,合理运用政策;使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能够充分了解政策,能够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扶贫政策积极参与各项精准扶贫项目。

二是宣传力量要集结。扶贫宣传的力量怎么集结?如何形成合力?这是需要各地去探索实践的大课题。有些地区的扶贫部门认为宣传工作不是扶贫业务,可搞可不搞;有些地区的宣传部门把扶贫宣传当作扶贫部门的一般性工作,没有从大局的高度去认识和落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各搞各一套,各唱各的调,做不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宣传力量的集结,离不开宣传和扶贫两个部门同志的共同谋划、通力合作。我在与省委宣传部万贵、茂亮、xx等多位部领导的具体工作接触中,深深地感到省委宣传部是非常重视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两个多月来,根据省委常委扩大会和全省扶贫攻坚动员会的安排,省委宣传部认真研究制定扶贫攻坚宣传工作机制和精神支撑机制,组织召开了多场精准扶贫专题新闻发布会,多次策划组织媒体记者赴贫困地区开展采访,督促指导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省内主要媒体开设“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专栏和专版。省扶贫办大力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的合作,所报送的《关于

加强精准扶贫宣传工作的意见》已被省委宣传部吸收到即将出台的扶贫攻坚精神机制中,同时积极提供我省精准扶贫各类典型材料,向省委宣传部输送“炮弹”。宣传和扶贫部门在省级层次上的沟通合作做的很不错,但两个部门更重要的协作点在县这一级。有鉴于此,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培训会,第一次把宣传、扶贫两个部门的同志都请过来。我们让各重点县的宣传、扶贫部门的同志坐在了一起,目的就是要从县一级做好沟通合作,共同研究探索集结扶贫宣传力量的方式方法,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先进典型要挖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鼓舞人心士气,凝聚正能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典型。去年,我们的扶贫宣传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在挖掘典型上相对乏力。湖北也有类似文朝荣同志那样的先进典型,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没有推介出去。在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上,鸿忠书记四次讲到恩施州建始县的王光国同志,赞扬他是当代的扶贫愚公。昌尔副书记来省扶贫办调研时,要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推出5个左右的县、50个村、500户的典型,出一个文本式的集子。各级宣传、扶贫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按照领导的指示,深入基层,深入扶贫攻坚战的战斗一线,去挖掘、培育精准扶贫各类先进典型,并向全省、全国宣传推介。

四是信息意识要增强。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后,全省大部分地区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及时上报落实情况,但是有些地方反应迟钝,动作迟缓,迟迟没有报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信息。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那些地区的同志严重缺乏信息意识。从事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信息工作意识,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全局意识和洞察能力,加大信息收集力度,提高信息报送数量,增强信息采编质量,为领导了解各地精准扶贫工作动态,研究指导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三、聚焦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大宣传信息工作力度

当前,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扶贫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时候,从事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清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聚焦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大宣传信息工作力度,全力助推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一是要聚焦“六个精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扶贫宣传信息工作要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做大文章,聚焦各地落实“六个精准”情况,大力宣传各地学习贯彻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精神,推进精准扶贫的新探索、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

二是聚焦需要研究和重视的倾向性问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精准扶贫的气氛在不断升温,但是热力传导并不均衡,部分地区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工作推进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宣传信息工作要聚焦这些倾向性问题,加强宣传鼓动和教育引导,督促那些地区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内参的形式迅速上传上报,争取让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防止问题扩散、发酵。

三是聚焦资源整合。当前扶贫开发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资源整合。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1+N”政策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就是资源整合机制,阻力最大的也是资源整合机制。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要出台资源整合的文件,该文件力度之大,革命性之彻底是前所未有的,对我省精准扶贫工作的推动力度将是前所未有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宣传和扶贫部门同志,一定要高度关注即将出台的资源整合机制,聚焦各级各部门的落实情况,聚焦各地整合扶贫资源的主要做法和工作动态。

四、以责无旁贷的心态,开创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新局面

扶贫攻坚,宣传当先。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既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我省中心工作的有力举措。各级宣传、扶贫部门的同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责无旁贷的心态,把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抓紧抓实。

一是强化宣传部门和扶贫部门的深度沟通合作。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扶贫部门是责无旁贷的。根据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决定事项,省委宣传部负责制定落实精准扶贫宣传机制和精神支撑机制,所以宣传部门也是责无旁贷的。各级宣传部门、扶贫部门的同志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深度沟通,密切合作,利用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唱响扶贫攻坚的“湖北好声音”,共同把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做好。

二是打好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攻坚战。2014年我省宣传、扶贫部门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去年中央电视台没有关于我省扶贫开发的宣传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国内知名网站关于我省扶贫工作的宣传报道也不多。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对各省、市、区扶贫宣传成果的汇总统计,我省扶贫宣传信息工作在全国的位次相对靠后。这与我省科教大省、宣传大省的地位十分不相称,与国务院扶贫办对于湖北扶贫开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评价十分不相称。我省的扶贫宣传信息工作也要打攻坚战,打翻身仗。

三是既要做,也要说。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已经反复强调扶贫宣传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不搞好扶贫宣传也是掉队的,不搞好扶贫宣传就不能说我省的扶贫开发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既要善于埋头苦干,也要善于总结挖掘;既要抓好扶贫开发业务工作,也要学会与多媒体密切协作,共同开创扶贫宣传信息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全面打赢扶贫攻坚决战决胜大战作出新的贡献。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三: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坚持精准扶贫 同步全面小康

2015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注重发现和宣传推广在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新农村建设等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工作措施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最贫困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填写发放贫困村、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动态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村委会建设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村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用“好”社会保障,确保精准扶贫“全面兜底”。把民生改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认真做好教育、就业、医疗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补助标准,健全贫困弱势群体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坚决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在继续做好低保工作的同时,坚持“治贫先治愚”,促使更多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扎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对贫困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上学、未就业的学生)免费进行就业培训,保证每个贫困家庭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着力破解脱贫致富瓶颈制约,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四)吹“响”攻坚的号角,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东西协作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明确财政专项资金投向,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削减专项资金项目数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合理整合财政、农牧、林业、扶

贫等涉农资金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精准扶贫论文
篇四: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重在创新

**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占全市总人口的23%,贫困发生率为25.71%,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6.99个和10.22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战略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

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贯彻创新理念,以创新发展来统领扶贫工作。

一、必须创新扶贫观念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在总结以往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扶贫思路。

一要彻底转变扶贫工作理念,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坚持创新有突破,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目前的扶贫攻坚战,是打硬仗,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因此,**在扶贫总布局上必须摒弃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单打独斗的观念,必须放眼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来谋划。要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扶贫开发合力,必须突破区域束缚,加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沟通协调,加强跨省(市)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合作。**还应加强与本省的其他地区,实行区域合作;本市的各县区、本县的各乡镇更要紧密合作。只有通过协作、合作,才能形成整体,才能形成合力。**要融入成渝经济区、攀西六盘水地区、南贵昆经济区、滇中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区,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泛北部湾等区域的经济技术交流,主动面向鄂、江、浙、沪等沿江沿海区域,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只有把**纳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统一部署,建立跨省、跨区域协调机制,内外一盘棋,才能打出打好扶贫开发“组合拳”。

二要制定灵活多样又配套的政策措施。要依据“十三五”规划的相关政策,做好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解读和政策产业的全方位对接,打好政策“组合拳”。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在政策上实现全方位对接,制定好**的“十三五”规划。

三要建立扶贫开发示范区。**地处乌蒙山片区核心区域,要因地制宜,转变扶贫开发方式,选择恰当的县(区)作为“扶贫开发特区”,进行改革试验,探索贫困区开发新路

子,推进乌蒙山片区跨越发展。“扶贫开发特区”的建成,需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乃至云南、全国的扶贫开发提供示范借鉴的经验。

二、创新扶贫方式

精准扶贫怎么干?中央指出,脱贫主要靠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途径。结合**实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一是要突出**资源特色,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化思路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好**特色牌,实施产业扶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应把生态农业、生物产业、煤化工产业和旅游业这四大产业作为**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充分应用“互联网+”模式:“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智慧生态农业;“互联网+生物产业”,发展智慧生物产业;“互联网+煤化工产业”,发展智慧工业;“互联网+旅游业”,发展智慧旅游。只有把四大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智能化,才能建成智慧**。

二是开展智力扶贫,斩断穷根,阻断贫困带际传递。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无论任何时期,智力开发都是治愚良方。既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又要加大教育力度,大力在脱贫思路和技术上进行引导和培训,二者相辅相承。没有资金投入垫底,群众再有好思路,再有好技术,也无法进行建设。但如果不通过教育培训,打开群众的智慧,光是用大量资金扶持他们,也会让他们滋生懒惰思想,出现等靠要现象,没有自力更生的动力。目前未脱贫的都是非常贫困的,精准扶贫就是啃硬骨头,在抓好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扶贫”的同时,还要抓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打基础,利长远的“软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彻底改变贫穷命运。智力扶贫,首先突出教育扶贫重点。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因此要制定符合**贫困实际的教育政策,实施教育精准救助。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投入。重点向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满足基本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三是实施差异化扶贫。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要因贫施策,就必须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不同需求,顺应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贫困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实施差异化扶持。从“挂包帮”、“走转访”工作中获取的情况来看,贫困地区的大部分贫困家庭大都存在如下突出问题。首先是劳动力现状问题。很多贫困家庭要么没有劳动力,要么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孩子,这些人员,大都文化素质低。其次,是缺发展资金。第三是没有脱贫致富的路子。实施差异化扶持,就必须重视上述问题。精准扶贫需要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要走产业化扶贫之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切实让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开发成果,使贫困户最大化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从而脱贫致富。农村现实的“富余劳动力”,势单力薄,只能在各类“龙头”带动下做一些辅助工作,让他们单打独斗搞开发,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就资金而言,从总体上看,扶贫资金的数量比较大,但平摊到每个贫困人口,全国人均扶贫资金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每年300元左右,如果分散发放到每个贫困农户,对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最终脱贫,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考虑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效益的问题;从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问题上看,在弱质产业(农业)+弱势群体(贫困农户)+市场过剩的现实情况下,让贫困农户自己去“探雷、扫雷”(调整结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依然是有效的选择。脱贫攻坚理论文章。

四是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人多地少矛盾尖锐,总人口近60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1.7亩,且90%以上是山坡地,土壤瘠薄,干旱、冰雪、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森林覆盖率有所提升,2015年为35%,但和全省55.7%的森林覆盖率相比,仍然相差20.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倒数第一。因此,在生态建设上要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就要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子,坚持资源永续利用、开发与保护并重,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扶贫效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构建林区立体复合生产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的产业和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种养、加工、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

五是实施企业挂钩包户扶贫。必要时出台措施,让各种企业积极挂钩帮扶,形成强大的扶贫合力。在各种大型灾害面前,企业积极主动发挥了有效救助作用,在扶贫工作,企业强大的力量同样可以给贫困群众带去较大的扶贫效益。国家大力扶持企业发展,人民对企业发展也作出了大量贡献,企业发展起来了,有经济实力,除向国家缴纳正常税收外,在发展中尽力反哺社会,捐献一部分资金,义务投入相关人力物力和技术,大力做实公益事业,挂钩包户,扶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发展,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贡献,也是企业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和形象提升,也是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创新扶贫体制、机制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重点抓好:

一要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中央明确提出由主要考核GDP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这是中央扶贫开发考核工作的重大创新和根本转变,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要坚决落实中央精神,改进贫困县区、贫困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结合起来,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二要改革驻村帮扶监督机制。省、市、县、乡四级联动驻村帮扶,对贫困村实施驻村帮扶全覆盖,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驻村帮扶人员,驻村时间较少,遇到开会或者检查才到村上。为确保每个驻村工作队员,真正驻村工作,必须加大监督力度,防止驻村帮扶走形式、走过场。

三要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在“挂包帮”、“走转访”的基础上,对我市贫困户子女

建档立卡,建立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从小学到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行学费全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和扶贫培训补助等扶持政策;对初中毕业未考入高中,可在本地县级职业学校免费享受三年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高中毕业未考入大学的学生,可在**职业技术学校、农校、财校、卫校专门开设针对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的班次,让学生获得谋生的实用技术;到高等教育阶段,按奖、贷、助、勤、减、补等资助政策给予资助,真正使这些贫困子女有学上并完成学业。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各级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宣传发动,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斩断穷根,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0727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