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文秘知识 时间:2020-04-12

【www.myl5520.com--文秘知识】

中医知识随感
篇一: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中医知识随感

近一年来,偶尔看点中医知识,结合28年来的人生经历,有点小感悟。

中医之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就像一个家庭的组合,一个新的生命体开始。 人为什么会生病?从一个家庭的结构就知道了。古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男女关系和谐夫妻恩爱,小三小蜜想插足恐怕也没机会。新婚夫妇,就好比初生的婴儿,纯阳之体,六个月内,一般是不会受外邪侵犯的;除非先天正气不足。家庭的分裂,到底是外面的诱惑太多,还是男女的正气亏损呢?这就好比老天今天刮风明天下雨后天打雷,你住个破草屋,难道你怨老天刮风下雨打雷吗?外界的美女千千万,世界的病毒万万千,外邪入侵,你怪美女?你找病毒?你那短短的生命耗得起吗?

两千多年前,中国圣人仅用八个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道出了万千病的病机;而西医呢?千万个病名,都说不明疾病真正的原因。愚蠢的女人,赶跑一个小三,永远担心着小四;智慧的女人,却主动与男人调整关系,诚心以待,正气存内,男人自疚,小三自羞,外邪自退。当然,杀病毒,有效吗?有效,但也助长了人的邪气伤了自己的正气;就好比西医治感冒,吃药打针,一个礼拜烧退了病毒死了,自己却吃不香睡不好还得三四天调养;下次感冒却又要加重药的剂量。家庭不也如此吗?

人的一身正气来自何处?心肝脾肺肾,阴阳合气和五脏和谐,正气自生。一个家庭,男女和谐,同样正气自足。男为心肝,为木火之

气;女为肺肾,为金水之性;男女的一团和气,为脾,为土之润。木火之气生发向上,金水之性收敛封藏,脾土滋养万物。男人挣钱进取,女人存钱节度,男女共同经营,相辅相成,家和万事兴。

男人升发向上太过或不及,女的收敛封藏太过或不及,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矛盾;应于人身,身体便会有不适的感觉了——如发发脾气甩甩眼色斗斗嘴跺跺脚。日子久了,外邪便有入侵的机会了;但只要男女抱成一团,脾土安和滋润,也可缓和,此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女人为肺肾之性,同样也主一家之气。女人正气十足,这个家庭一样充满正气,外邪想入侵也不可能。

有人说,男女反过来,行不行?女的挣钱开拓,男的存钱守家,先天之本后天之根何在?一个家庭,不为孩子,为谁?阴阳颠倒,生命岂可延续?说小点是个人的延续,说大了是人类的繁衍。

上天造人也是很精妙的。女人劳动量少,血液循环不如男人,体内便容易积压垃圾,因而上天巧妙地安排了女人月事,通过每月正常的月事排除身体内因劳动过少而累积的垃圾毒素。

肾藏精主骨生髓。女人为肺肾之性,一家之精髓,便在女人之身。过度地无情地消耗肾的功能,如同一个家庭用童工挣钱,结果如何?一天一天地亏损,直至肾衰竭吗?西医用激素治病,亦是此理;久而久之,其他的器官完好无损,肾却因消耗过多提早衰退,只得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

自然赋予的属性,人为颠倒,只会得不偿失。就好比,上天赋予人白天工作黑夜睡觉的属性,你颠倒黑白,只会缩短你的天命。家庭亦如此,万事万物亦如此。

中医之理,源于天地,法于阴阳,放之四海皆准。大道至简,明白了家庭之理,便明白了中医之理。

中医之法:观其色脉,随证治之

中医治法分发汗、催吐、攻下、和解、清凉、温热、消导和滋补等,简称为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然又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理。肥胖与消瘦两个矛盾的象,却可以用同一方,取得效果;同是拉肚子,一个可能用温法,一个可能用补法,一个可能用消法,一个可能用下法。也拿一个穷家庭与一个富家庭来说。如果都是因男人升发向上之气太过而家庭矛盾,让男人收敛收敛,异病也可同治;同样是家庭不和,穷家庭是男人不务正业,富家庭却是女人管得紧,同病也要异治。

天,地,人,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同一个病人,上午可能是这个方,下午可能是另个方,晚上还可能再换一个方。天不会有固定的温度,地也不会有同一样的湿度,人也不会有同样的风度,所以中医没有秘方,更没有固定法。“观其色脉,随证治之,”法无定法,不可逆道。

比如高血压,懂得了防汛抗洪,便知道了治高血压之法。河道为何突然水压超警界?一为淤阻,二为筑坝,三为侵占河堤,四为上游发洪。怎么治?疏淤撤坝修堤固本。平时懒动乱吃瞎喝,遇上急汛期怎么办?再不治理冲了首府——中风,果断放水泄洪——在十指尖放血或在耳垂部放血或加热足底涌泉穴固本(肾为水之上源,用大蒜捣乱敷涌泉穴等于治水之源头。)自然之法,便为中医治病之方。

再说糖尿病,这好比一个家庭突然中了五百万,男女都不具备正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途的花钱能力,不能将这钱有效地变为家庭的精髓,反而吃喝嫖赌抽;在别人眼里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在如此家庭,这五百万却成了垃圾,久而久之,就变肾衰竭。脾的花钱能力强大了,再多的钱,对于这个家庭也无济于事。西医的降糖之法,有没有用呢?降到最后都破产了;你培养出脾真正的花钱能力,它还会嫌钱多吗?脾喜甘;禁甜食,还能培养出脾的能力吗?

再谈发烧。西医的眼中,发炎就要消炎,发烧就要降火。西医真知道这“炎”这“火”吗?敌我交战,能不发热吗?难不成“冷战”?老年人很少发炎和上火,那是他已经没有发炎上火的能力。身强体壮,外邪入侵,难道还要跟它讲和吗?“消炎”“降火”难道不是助纣为虐?仲圣之法,万千病证都少不了温热之药。道理何在?发热也好,畏寒也罢,补充能量,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达培养自身正气,驱邪外出。温出和谐,温出和气!

试问,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医理,真能共存吗?如果一种医法,是以壮士断腕剿杀外邪的方式,而取得疗效,却无形中减少了人的天寿,你还敢认可这种医理医法吗?当然,在错误的方向上,人类在实践的道路中,也会有所收获;同样,在正确的道路上,人类也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自仲圣以下,后世分门别派,各取一隅,岂是天人之道?中医之道,日渐式微,也是理所当然。

中医之方:法无定法,方无定方

头疼了,医生给你做脑电图心电图查血验尿,医生说你一切正常没有病。你是喜是气?还是怒呢?医生说你没有病,你是相信自己还是相信医生呢?你身高两米,平时吃喝拉撒睡都正常,在义务体检中,

测得你比标准血压高出一点,你相信医生吗?你害怕吗?

有些人,就是喜欢高科技的感觉,能说什么呢?有些人,就是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谁能说是非对错呢?郑人买履的故事,流传了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吧。

祖宗尝百草,以身试药,不畏生死,而告苍生,;不肖子孙却坐吃皇粮,红口白牙,辱骂祖宗;西医拿人当化疗放疗化学药品的试验品,你怎么不骂?今时今日,生了病,你就是相信中医,也很难找到真正能给你治病的人了。这就是因果报应吧!

法无定法,方无定方;削足适履怎么可能让你舒服让你安生呢?这个病人吃降糖药,那个病人吃降糖药,吃几年都去打胰岛素,再过几年又要换肾,最后都死于骨头坏死。真的是被人骗去卖了,还要去帮人称功颂德。法无定法,方无定方,更没有秘方。然而,唯道不可逆!

中医之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大道至简:生长壮老已,吃喝拉撒睡,无始亦无终。万变不离其宗。喜怒哀乐爱恶欲,皆是变;眼耳鼻舌身意,皆是变;“病”只不过是集小变为大变,化量变为质变。心生万相,病由心生,唯一不变的是道,心变道不变。病只不过是因果续于身而无以报。贪痴是因,疼痛便是果。

大道至简,药亦至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百姓日用而不知。常识比知识更重要,

道以析病,道以制药,大道通,万事明。譬如感冒,犯困、鼻塞、乏味、乏力、口干。犯困时,我们睡觉;鼻塞时,我们用热毛巾捂脸;

中医治病心得
篇二: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中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陈明松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

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

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

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

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

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

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

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

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

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

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

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

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

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

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

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

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

的。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的关系问题,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如何更好地秉承传统和发扬传统的

问题,而不应该成为为创新而创新的问题。科技之于中医的入侵,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因是追

逐中药的高额利润。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应变化),

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预人体的生理功能,使之自行向正常的方向转变,最

终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医实质上是重在“调理”而非“治病”,是把

“养生”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理顺了,养好了,百病自然不生。

三、中医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这里,似乎 有点悬乎,但事实的确如此。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这

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统一,

说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只有适应了自

然规律,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命现象是自

然现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在现代,我们在掌握了更多的科技知识和

对自然界的认识提高的同时,既不能夸大人与自然界的同一性,更不能忽视自然界对人的影

响。中医的很多观点是值得我们琢磨一番的。 至于人与人的关系,《温病条辨;序》上载有“医,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

仁以成之。”所以首先是仁者才能为医。中医还认为情志与五脏疾病有关:喜伤肺(笑能死人),

怒伤肝(大动肝火,眼珠突出),恐伤肾(吓得尿裤子),思伤脾(单相思吃不下饭),悲伤心

(不用解释啦)。这些都说明什么问题啊?这些是在教导人们相互间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

绪,彼此间要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地生活。篇二: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

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

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

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

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

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

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

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

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

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

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

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

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

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

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

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

“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

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

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

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

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篇三:中医师承心得体

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

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王 新篇四: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陈士鹏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俗话说:“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先

到厨房,后到药房。”食疗治病,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中医治病,重视阴阳寒热辨证

食疗亦当先了解食物的属寒属热,属阴属阳,才能有的放矢。药食同源药物与食物具有相同

的特性,不论是进补还是药膳,都离不开中药的搭配,因此,在选择药膳之前,加深对中药

特性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也是进补的先决条件,否则,选择不当,不但无法达到进补的预

期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

一、药材的“四气”

“五味”温热寒凉是药材的四种药性,也称四气它是从药物作用在人体方面的表现概括

而来的,也就是说,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例如黄芩和板蓝根对

于发热口渴、喉咙痛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即表明这两种药具有寒性。相反的,能够减轻或

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例如干姜对于腹中冷痛、 四肢厥冷等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因此将它归纳为具有热性的药。因此,常听人说某种药

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非常燥热,或是非常寒凉,不能多吃,这些也许只是针对某些人或在某些情况下如此。需要

采用什么药材,必须依据个人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 五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这是药食的五种基本滋味。这五

种药味各有不同的作用:

辛:发散、行气、行血。例如:薄荷、木香、红花等。 甘:补益、止痛、调和药性。例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甘草调和诸药等。 酸:收敛、固涩、生津。例如:乌梅敛肺止咳、五味子敛汗等。 苦:通泄、燥湿。例如:

杏仁降泄肺气、枇杷叶降泄胃气、苍术消除湿气等。 咸:泻下作用。如海藻、昆布、芒硝等。 饮食五味与五脏的生克关系也应注意,如:偏嗜五味造成脏气之盛衰失常,多食酸则可

伤脾,多食苦可消肺,多甜食可伤肾,多食辛可伤肝,多食咸则伤心。五味所禁:辛味善行

气,有散发之性,多食就会耗气,气病要慎,不能过量;咸味善走血,用量过大则血行凝滞,

血病要慎用;苦味善走骨,能动心火,多用则火,骨生于肾,故骨病应少食苦味食物。甘味

性滞走肌肉,多食易致肌肉壅滞,故肉痛时不宜多食;酸味善走筋,有收敛作用,多食则引

起筋脉拘急。饮食要荤素适宜,五味兼备才能使脾胃调和,五脏收益。 篇五:中医心得 妈妈是个“土中医”

妈妈是个“土中医”。我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她的精心“护理”。在小时候,我常听妈妈

讲,我是一个寒底型体质的人。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无论春夏秋冬,我的手脚摸上去是冰凉

的,面色看上去是苍白的。寒底,从中医的角度上解释,应该是我先天禀赋不足,阳气亏虚,

进而导致脾肾阳虚、气血双虚所造成的。于是从那时起,“寒底”像无法短时治愈或根治的慢

性疾病一样,困扰着我到现在。为了给我“治病”,妈妈到处打听良方妙药。我也从中深切地

感受到这位“土中医”无微不至的关怀,阴阳平衡得到调和,身体状况渐入佳境。 首先,她给我开了长期“医嘱”是,“少喝生冷饮料,多吃饭;多穿衣服防寒保暖;多运

动,多晒太阳;劳逸结合,合理作息”。这简单的几句话,通过她每日每夜的唠叨叮嘱,成为

了我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这些“医嘱”,能够有效地让我抵御大多数的内外病因。 除了抵御这些致病因素外,她还有一项法宝,大有灵丹妙药之势——老火汤。妈妈是土

生土长广东客家女人,煲汤是她的绝活。她常常骄傲地对我说,婴儿时期,我是喝妈妈的乳

汁长大的;而当我戒奶之后,我是喝妈妈的汤长大的。妈妈煲的汤,出于方剂却胜于方剂。

不仅营养美味,还滋补调理身体。她所煲的汤,更是五花八门,有排骨汤、猪脚汤、鸡汤、

鱼汤和水鱼汤等等,样样都是下了足量的材料的。由于我们这边有个只喝汤不吃汤料的习惯,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而且她下的材料很多,所以除了肉类食材之外,我一般都不记得她还加了哪些材料。不过二

十多年来,我每周几乎都能喝到妈妈煲的汤,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让我成为了一个挺“能

喝”的人,对汤中的“秘方”略知一二。虽然妈妈煲汤主要的肉类食材各不相同,但这些都

是“换汤不换药”的把戏罢了。从这些风味各异的老火靓汤中,我发现了一些共有的“金配

方”。这些“金配方”包括了山药、莲子、枸杞、黄芪、枳实、白茯苓、五指毛桃、红枣和生

姜。相信经验老道的中医能够一眼看破其中的乾坤,但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则要翻书

探查以究其奥妙。凭着薄弱的中医知识,我尝试着写下此“金配方”的方解: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二者合为君药。莲子

补脾益肾,养心安神;五指毛桃健脾补肺药,舒筋活络;白茯苓健脾和胃,三者合为臣药。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姜解表散寒,三者合为佐药。红枣补

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为使药。总体上看,方药的配伍也没有明显的禁忌,主要的

功效是滋养脾胃,升阳益气。而加入不同的肉类食材熬制成不同的汤,只需方药的加减处理,

功效和滋味便能侧重各异。 妈妈的老火汤就是我服用了多年的长期中药,专治我的各种虚证。随着我的年龄增长,

我生病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强了。然而,“治病”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可谓

任重道远,原因是我小时候体虚多病。回忆以前,给我治疗大大小小的病痛,妈妈除了用老

火汤外,还有一系列神奇的法宝:体痒用硫磺碱涂抹皮肤;用紫苏叶煮水洗澡治疗风寒发热;

用姜片加薄荷膏敷其中防止晕车;艾灸治疗我的带状疱疹等等。以前对中医一无所知的我,

仅仅是因为妈妈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妈妈的信任和敬佩,我就欣然地接受了,而事实也证明这

些“土方法”的治疗效果是极好的。慢慢懂事后,我自己也会把这些方法分享给有需要的朋

友,然而每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时,我往往闪烁其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我学习了

中医学基础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了。 虽然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但是我从来不会拒绝中医。相反,我发现中医的许许多多治

疗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治疗效果很好、简便易行实用的。我相信,中医学基础就像是一

把钥匙,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开启沉淀了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精华的中医宝库。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
篇三: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王 新

个人年终总结感言
篇四:中医人的个人感言

2013年度工作总结

2014-1-9

2013年度工作总结

时光长流,岁月悠悠,不经意中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又到年底,一年365个日日夜夜又已过完,回想这一年,有欢乐,又悲伤,个人随着公司的成长而成长,收获了许多,在收获中成长,又在总结收获时发现自已的许多不足。

回想这一年,公司的成长与变化显而易见。首先在此感谢公司的邻导对本人的培养与照顾,没有公司这个平台,就没有个人的成长与成绩。公司的成绩是邻导的辛勤努力换来的,做为公司员工,我们只是在公司给我们营造的平台上做了锦上添花的工作,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

这一年从年初的忙碌的工作,和各同事磨合与融合,渐渐的融合到公司这个集体中。在公司不太忙碌时,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已的专业水平,为自已能适应并做好工作不断的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不断的提升自已的同时也感到了许多的不足,感觉自已的专业知识而狭窄,只是在本专业中,就如瀚海,而自已只得一粟。从建筑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这几个阶段中发现,自已只是侧重一个方面,而对其他方面有所欠缺。在与其他专业如结构、水、暖、电等专业配合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已的不足,从而对自已的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新世纪新发展,公司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做一个综合性和人才,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顺得而又完美的完成公司交给我的任务。常云:发展阶段为,不知道自已不知道,知道自已不知道,不知道自已知道,不知道自已不知道。我目前只是做到知道自已不知道,需要再不断提升自已

了。

做人如做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在向远方的

奔路途中,我要眼望前方,向着远方的目标向前奔跑,并要脚踏实地,走好自已的每一步,做好自已的每一份工作。

新年新希望,在每一个新年的开始,都怀着美好的希望走向新年。

现在公司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2014年伊始,工作任务饱满,公司团队经过一年的磨合,在领导的努力下,也已顺利的成长为一个团结,有强有力战斗力的团队。公司的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制度与以往的公司习惯,也许有些不太适应。希望在新的一年,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员工提供更加开阔与更高的工作平台,让员工能有更好的发展与提升。公司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能更好的为员工着想,更加人性的管理,让员工体验到更多如家似的温暖。

再次感谢公司各位领导的赏识。

2014-1-9

2013年工作量统计

1、 御花园南、北大门

2、 香河绿地参与最终版施工图调整新出图。(负责B户型)

3、 参予幼儿园工程,绘制楼梯、卫生间详图与消防专篇和工程做法

等工程。

4、 统计尚都国际小区的整个小区的节能备案与修改。

5、 参予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方案设计。

6、 参予霸州天利花园的方案设计。

7、 浙商广场的部分楼层平立面修改与重新出图。

8、 统计与修改绿地的会议纪要。

9、 参予兰州的方案设计与报规册子,负责总图的设计,坚向的设计

与户型的寻找与制作。

10、 参予法院的单体方案与总图的设计。

11、 整理尚都国际小区的交底记录。

12、 参与佳木斯4S店的平面调整。

13、 与张晓君合作尚都国际小区的甲1#楼的调整,并出图。

14、 绿地工程49#楼加水箱间施工图。

15、 绿地统计户型。

16、 中医院医技楼的施工图。

17、 文博宛的报规册子总图设计与户型。

18、 霸洲旭日工程卫生间设计。

19、 首尔园报规册子总图设计与户型。

20、 御花园与御景园报规册子指标的文档修改。

21、 简化绿地的立面。

22、 邯郸项目的竖向。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0321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