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的范文网!

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汇报体会 时间:2020-02-27

【www.myl5520.com--汇报体会】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
篇一: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班级:体教142 姓名:岑加波学号:2014111360

从古至今,女性在社会地位相对男性存在这明显的差异,因为社会的影响重男轻女尤为严重,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对于妇女问题,我觉得体会最深的是我国妇女地位的巨大变化。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奶奶和外婆,都曾缠过小脚。她们以一双小脚顶着生活的重压忙里忙外的模样,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到了我母亲这一代,妇女地位有了较大提高,但歧视妇女的旧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就在我读小学时,头脑中似乎还有深深的以与女性作伴为耻的错误观念,不愿与女孩在一起,甚至不愿与女孩多说话。到了我妻子这一代人,妇女地位真是发生了难以比拟的变化。妇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重视。男女平等逐步成为现实。抚今追昔,对于我国妇女地位的巨大变化,我不禁感慨万千。新中国成立后,妇女逐步中三从四德中、从缠足陋习中、从童养媳苦难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升学、招工、提干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这与封建社会视妇女为政治上的祸水、生活上的附庸的情况,真有天壤之别。如今,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妇女在工作上、家庭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工作上,广大妇女和男性一样在事业的舞台上展示才华,凭本事吃饭,按贡献拿钱,巾帼不让须眉,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女政

治家、女企业家、女学者,越来越多,有许多女性甚至还超过了男性。像一心为人民服务的售票员李素丽,一身正气忠于职守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还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就在广厦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她们敬业奉献、创新实干,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细心,以扎实的工作业绩,令男士刮目相看。在家庭中,随着女性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也在不断提高。过去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现在则在家庭中也实现了男女平等。许多女性比男性起到的作用更大,她们不仅承担工作上的责任,在家庭生活中同样挑起重担。绝大多数女性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为家庭做出无私的奉献,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在家庭的和睦、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妇女的地位,同这个国家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关系密切。可以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妇女地位还将不断提高。当前,我市确立了把台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创新活力最足、创业环境最佳、民富程度最高、社会和谐最好的城市之一的宏伟目标。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高潮,即将兴起。广大妇女将在创业创新中建功立业,大有作为,进一步品尝男女平等的甜蜜滋味,体会“半边天”的豪迈感觉。

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变迁
篇二: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变迁

作者:宋珂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3期

摘 要 从古至今,中国女性受到了封建传统观念和礼教的强烈束缚,这些束缚最直观地体现在其婚姻家庭生活的地位上。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变迁也是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基本价值观念在婚姻中的体现。从汉代开始,“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束缚。但经过唐、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虽然过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自由和平等的观念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并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直至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民主、自由和平等的观念进入中国并发展到今天,“男女平等”才最终取代了“男尊女卑”,中国女性在婚姻中,包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关键词 中国女性 男尊女卑 婚姻地位提高

作者简介:宋珂,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74-04

中国女性自从家族制度建立,家族组织出现后,便遭受了许多道德、法律和习惯上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这一观念形成于汉,并在之后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不断发展,虽然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时期有过一定的改善,但始终没有改变这一最为传统的性别观念及其相关的婚姻家庭的价值观念体系。直到近代以来中国“开眼看世界”以及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西方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之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人性解放、平等、博爱的思潮才进入中国,并逐渐形成了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结构,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才得到了改善。本文试图从汉、唐、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具有代表性的时期来梳理中国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的变迁。

一、汉代: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

(一)汉代前期女性的婚姻自主性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十分低下,“男尊女卑”的观念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主流。但是,这一观念并非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汉代即是这一观念形成时期,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对妇女行为的限制就开始由宽到严,其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每况愈下。

西汉前期,社会的观念和习惯对女性来说是相对开放的,女性得以自主地追求爱情,并在伴侣的选择时有一定的决定的权利。社会和他人对妇女的婚嫁行为都持有比较包容和自由的态度。比如《汉书·陈平传》中记载陈平之妻曾“五嫁而夫辙死”,最后嫁给陈平。其间,寡妇的尊长不但没劝其守节,还时刻为她物色佳婿,并不以女儿是寡妇而降低其择偶的标准。说明当

摘要中国社会的女性观从古至今有了彻底的变化,在大学生身上又有
篇三: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摘要:中国社会的女性观从古至今有了彻底的变化,在大学生身上又有更新更先进的体现。

关键词:根源、传统、传统女性观、当代大学生的女性观

课题论文

一、中国古代的女性观

儒家男尊女卑的女性观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观中占主导地位。核心儒家文化中的“亲信别序义”中的“别”字,就道出了女性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女性观也是其理学的一个有机的组合部分。朱熹对理学女性观的推行与传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利用国家刑法——快速强硬的手段,从制度上强制性地保证女性观的实行;二是利用家庭文化教育——稳固持久的手段,从思想上开启性地进行女性观的灌输;三是利用宗族民俗——潜移默化的手段,从形式上渗透性地进行女性观的落实。

宋明以后中国女子行为规范的指南被称为“三从四德”,其中,“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从四德”成为一种社会规范,却是与一位著名才女有关,此女子就是文名赫赫的班昭。

班昭,东汉扶风人,字惠班,又名姬。她是大文学家班彪的女儿,她的两个哥哥都在中国历史占据一席之地,一个写《汉书》的班固,一个是立功西域的班超。由于父兄的熏陶,班昭的文学才能也是很惊人的,班固并没有编完《汉书》,由于受窦宪一案的牵涉,死于狱中,于是,汉和帝下诏令班昭补就八表和《天文志》,皇帝还让皇后和贵人拜班昭为师,立号为“大家”(这大概是大家的由来)和帝死后,邓太后临朝称制,班昭更是与闻政事,参预决策,曾在邓骘以丁母忧辞去大将军一职时对邓太后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她的儿子因为她的关系得封为关内候,做了齐地的国相,她有一个重要的阁中弟子,便是汉代的儒学大师马融。

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作为当时社会的弱势群体,班昭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却长袖善舞,活得风光体面,很难想象,她竟是“三从四德”主义的首倡者。

但历史毕竟是历史,并不以我们的揣测为转移,班昭以她的《女诫》七篇影响了中国女权的历史。《女诫》有《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篇,其中《妇行》系统地提出了妇德、妇言、妇容、妇工的四德,在《卑弱》、《夫妇》、《敬慎》、《专心》篇中处处可见更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思想痕迹,《曲从》、《和叔妹》对正确处理与舅姑、叔妹之间的关系更是作了详细论述,当然,由于当时的政治体制太后临朝称制,所以没有“夫死从子”一说,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班固的《女诫》通篇是压抑女子权益的。

(以上关于班昭的一段来自于网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的中外各地,由于女性所处的劣势地位,女人不可避免地沦为性工具,生殖工具,买卖商品。在我最近看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中,中法战争年代的清王朝,妓女遍地,买卖女性(二十角银子就能买

到穷苦人家的闺女,女孩就成了穷人救穷的商品,富人纵欲的工具)是及其普遍的现象。由于本书主要讲的是当时上海、南京等富庶、外来思想繁盛之地,其他落后地区女性状况更不待言。

二、现当代女性观的变化与发展

近代社会以来,辛亥革命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五四运动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妇女解放运动使中国女性浮出历史的表面,女性争取平等地位,摆脱男性的束缚和表达自我的女性意识开始萌芽并发展。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记》,鲁迅的《伤逝》,易卜生的《娜拉》,巴金的《家》、《春》、《秋》,以及古典小说《西厢记》,《红楼梦》,民间传说《梁祝》,都在控诉封建婚姻制度、女性制度的罪恶。

新中国的成立,劳动人民的解放和毛泽东提倡男女平等的政策,使中国广大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家集体意识和传统伦理道德的重建,建国后的几十年,女性从表面到内在,都在努力地使自己与男性一样。

现在女性自由的观念又有了更大的发展。有一个英文单词叫做“feminist”,讲的是女权主义者,他们已经把女权的观念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如说女人们反对“女士优先”,因为她们认为既然我们和男人有一样的权利,那凭什么还要我们优先呢?那是对我们的侮辱。女权主义者反对这样的说法:“死亡人数达30人,其中包括数名儿童和妇女。”因为她们认为怎么可以把“妇女”和“儿童”同等对待呢?这也是一种歧视。她们又认为,泰坦尼克号要沉没的时候,你们男人凭什么要让女人活着自己去死呢,既然我们和你们一样,那么你们死了我们也应该死等等。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其实在我看来,现代社会对女性以上的尊重,完全是出于对母性的尊重(母性二字是无价的、伟大的),是出于对女人生养后代伟大职责的尊重,所以“feminist”们的某些做法有些过分了,但是我们认为,这正是现代社会一个良好的现象,他们正在为自己的正当权益努力奋斗。现在不是要“和谐社会”吗?良好的男女关系也应当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然而,传统毕竟是传统

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老师讲过,传统是历史上产生的、世世代代传承到今天的东西,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不可能与传统一刀两断。同时,对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来说,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得男尊女卑思想植根于人的思想深处,很难彻底清除。当今社会,在女权思想发展同样很大的中西方,还是有较大的差别。举个小小的例子,在西方,大街上走着的情侣有很多是女子比男子高出很多,而在中国这种现象是很少的(我们的调查也显示了这一点)。我想这样的细微差别不得不归因于传统。

一句话说来,在现在的中国,女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和男性是毫无差别的。差别仅仅存在于人的思想深处。中国的女性们是完

完整整的半边天了,只需要更加自信。

在现今的中国有着很大的城乡差异,女性观方面也存在着城乡差异。在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养儿能防老”的思想还是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联系着的(在城里养儿子也是要另立门户的)。我外婆有四个儿女,其中我妈妈和小舅依靠高考进入了城市,而姨妈和大舅因为成绩不好在江苏乡下务农,姨妈和大舅都有两个孩子,大的都是女孩,“幸运的是”(这是我妈妈的说法),小的一个是男孩。在我看来我这两位长辈对我这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是及其不公平的。他们把自己的男孩送到县城读书,其中一个已经考上了大学,但是他们的女儿从小就被扣上了很笨不能读书的帽子,导致女孩自己也认为自己不能读书,现在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家修理地球。

在中国有9亿农民。现在的城里人,上溯三代也绝大多数是乡村人口(而人的思想又是受自己的长辈影响最重的)。农村又是受到封建思想影响最重的地方,所以现在中国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口(不是百分之百)还有残余的封建男女观的。 大学生纵然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群,但也不外乎是中国这个复杂社会因素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想观点应该可以代表中国先进人群的观点。但是他们就没有传统的思想吗?当然不是。我们600份的调查虽然比不上什么央视动辄上万人次的调查,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吧。在此十分十分感谢两位女士不厌其烦地对几百份问卷所做出的统计,统计结果在PPT中已经有所体现。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四、上海地区四所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调

查问卷分析

首先声明一下我们选择这四所大学的原因:首要条件是,我们在这几所大学里有熟悉的同学,要不然也不大容易能成功完成(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呵呵)。这四所大学包含了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理工科大学(交通大学)、文科类大学(财经大学)、师范类院校(华东师范大学)。并且这四所大学都是十分优秀和知名度很高的,它们2005年高考在江苏省的分数线均超过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大等一流高校,其中复旦大学和清华北大不相伯仲。(当然上海高校分数高也有“上海效应”的原因。)

问卷统计显示,各个学校调查结果的差别不大,有差别也应属于随机误差,由于调查份数毕竟无法是无穷大,横向比较在统计学上是肯定有差别的。所以我此处只对选择A、B、C、D人数的差异和男女选择的差异做出分析。其他各种比较(横向、纵向等)在PPT中也有所体现。

1、对于女性外形的看法。绝大多数男士选择了喜欢漂亮、不加修饰类型的。当然我是男生,我能够理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女生绝大多

数都觉得自己长相一般、不加修饰,这也侧面说明了女性对自己的外

貌很在乎。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啊,“女孩子的二十岁是她最美丽的年华。这时她的皮肤最青春,她的心地最柔软,她成熟中交织着孩子气,还有一些梦幻。 男孩子的二十岁是他最暗淡

的岁月,这时什么都没有,不能独立又不想依赖,挣扎着彷徨着,在人群中

寻找自己的位置。 所以如果一个男孩子在他二十岁时遇见了一个年纪相当的女孩,请他一定要珍惜她,因为这个女孩是用自己最美丽的年华,

陪你走过了最暗淡的日子”„„这段话似乎很有道理哦,但是潜意识

隐藏了这样一个意思,那就是说,对于男孩来说,事业是他们的一切,而对于女孩来说,外貌是她们的一切,所以20岁的男孩是很暗淡的,而20岁的女孩是很光鲜的。不是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美貌是女

人的一切,这不是封建的思想吗?现在的男女对女人的相貌都十分在

乎,难道不是传统思想的残留吗?

2、女性天生处于弱势吗?或许这个问题在解放前回答是肯定的,她们是弱者。在我看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中的女人们,只有两种

女人是有可能风光的,一是高官的太太们,一就是某些妓女了。前者

好理解,后者呢,她们不要脸皮泼辣厉害,倒也可能活得滋润。但是

在我们的调查中呢,无论男生和女生,大多数都认为女性完全不是天

生处于弱势,即使是,也只是在体力等方面存在。这不得不归功于现

在女权的发展,男女的区别将会越来越小。

3、与上面相呼应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希望能做一个女强人,越来越多的男孩子愿意娶一个女强人。女性的“强”化必将是社会的一大

趋势。

4、对于未来家庭谁说了算的问题,大多数人们选择了民主,从过去的“三从”到现在的民主,那是多么漫长的道路。顺便说一下,这道题目我

选的是大事男方所了算,小事女方说了算,我这样选的原因倒不是我

大男子主义什么的。只是我觉得任何问题需要一个决策者,有时候讨

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浪费时间,这时候作为男人嘛,就应该勇于承

担起决策者的担子。

5、关于学历问题,男生能接受对象学历比自己高的占多数,可见男孩子还是比较开明的。拿我自己来说,我不能接受我老婆学历比我差很多,否则导致共同语言都没有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呢?但是女孩子大多数

还是不能接受对方学历比自己低,可能是女孩子内心深处对丈夫还是

有比较大的依赖心理的,有的女人生了孩子之后看到丈夫疼孩子胜过

疼自己,竟然会吃自己孩子的醋,就说明了这一点。

6、与上面呼应的是收入问题,男性更能接受对方收入比自己高,而女性不能接受对方比自己低的比例要高于男性接受对方收入比自己高的比

例。原因同上。社会地位问题也有类似的结果。

7、对于事业家庭关系问题,男女都希望对方能够事业家庭兼顾。说明大学生还都是很现实主义的人,他们都希望自己有美满的家庭和成功的

事业。

8、与上面呼应的是,男女生选择女性婚后事业家庭兼顾的比例最大。与之相似的还有关于工作爱情抉择的问题。

9、有趣的是,对于结婚后生活方式的选择,男女对于选择传统方式的都占有决定性的统治地位。这不得不归因于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未

婚同居那是绝对违反伦理;试婚也是同样;结婚无出那是绝对不孝(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中国关于大是大非的道德观念还是很深入人

心的。

10、 关于男女双方年龄的问题,女孩子还是希望男子比自己大一些,由于女性内心的细腻和柔弱,还是对丈夫有依赖的,它们希望对方比自

己大一些,这样比较有“安全感”。

分析到此结束。

五、结语

我想谈一谈对这个课题的看法。首先这是一个研究人的问题,研究人自然分成的两大类的关系——男女关系的问题。其乐无穷。男女问题,包括爱情、责任、地位、社会等话题,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永恒的话题(尤其是爱情,现在就没见过哪首流行歌曲不唱爱情的)。所以男女观,尤其是关于长期处于不公正地位的女性的女性观,是对这个社会的发展,甚至人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的。

我们大学生,又是这个社会未来的栋梁,所以大学生的女性观,将是主导将来社会女性观取向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大学生的女性观是很值得研究的。

以上就应是我们这个工作的意义。

大学生们,是可以称为“新人”的。他们的思想,从调查看来,是积极向上和先进的,调查的结果显示,我们一些好的传统思想也在他们的身上保留下来,这是十分喜人的。某些糟粕仍然存在,但是时间流逝和思想进步会洗刷一切。

这就算结语吧。

张新星

2006年12月16日于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

中国妇女政治地位分析
篇四: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中国社会妇女政治地位的分析从古至今女性地位。

三大队社会学一区 李明洋 0910301022

摘要:从古至今,妇女的地位在历史上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从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中妇女权位的最高化,到后来妇女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和玩偶,妇女开始了水深火热的生活,更不用说参政议政了,直到社会经济和国家情况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受到或多或少的西方外来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接受新的思潮,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开始走上政治的舞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修改,妇女参政议政的权益得到了极大的保证,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在政坛展现他们的智慧。 关键字:妇女 政治 地位 历史

一、前言:

英语politics(政治)源于希腊语,初指城堡或卫城,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的总和。 政治未毕通也。(政治没有完全上轨道。毕:全。通:通达,不受阻,可译成“上轨道”。)——汉·贾谊《论积贮疏》是政治一词的最早出处。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而将“政”与“治”两个词结合使用,则始于中国近代,代表人物是孙中山。他说:“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中国妇女政治地位的研究分析,弥补其中的不足。探讨从古至今女性政治地位的变迁和进程,重点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参政议政的形势的变化,理解其中变迁的各种问题,研究方法和策略,让妇女的政治地位得到真正的提高和改善,改善妇女的就业形势,缓解社会职业的歧视和偏见。

本文将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1. 我国2000年以前的妇女政治地位的变化。

2. 分析影响妇女政治地位的因素

(1)、封建残留对干部性别的影响:

(2)、女性自身的参政意识不强:

(3)、妇女受教育水平:

(4)、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3.提高中国妇女政治地位的政策策略。

4.总结与讨论。

二、我国2000年以前的妇女政治地位的变化。

(一)我国古代妇女的政治地位:

在旧中国的封建制度下,妇女终身被禁锢在家庭中,深受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四重压迫,丧失独立人格。旧中国的统治者不但拒绝承认女性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而且用封建礼制和法制直接确认和保护这种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在礼制上,历代王朝根据各自的需要,制订和编印了《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等一整套有关女教、妇道的规条,将妇女严格捆束在“三从四德”之中。有“男主外,女主内”,“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妇女除了做饭洗衣、编织缝纫、料理家务外,其他事一概无权过问,更别提参与政事国事。妇女没有做官的资格,没有自己的姓名,不能参加祖先的祭祀,没有财产的继承权,没有男女平等的法律地位,女人都是毕恭毕敬的侍奉男人,相夫教子。在宗法制度下,婚姻体现的是男性的特权。对女性而言,婚姻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于受“男女授受不亲”和社交狭小的限制,女性对未来的婚姻是茫然不知的,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命运任凭别人操纵。始于南唐后主宠妃的“缠足”更是一种变态的取悦男子的审美情趣的自觉奉行的准则。女人是婚姻悲剧的受害者,是滴血的贞节牌坊的殉葬者,是裹着小脚做男人的玩物的不幸者,是沦为娼妓卖笑的不争者。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妇女几乎没有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地位,也难觅对其权益给予法制保障的内容和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妇女无政治民主权利可言,更不用说参与国家的管理了。

(二)从晚清维新派妇女解放的思潮到新中国的成立

从清末以兴女学和戒缠足为突破口的妇女解放的号角在当时先进思想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吹响。到了近代,经过女性的不断奋斗女性的地位开始有所上升与提高。 妇女开始走出闺房,走向社会,女子学堂的大量兴办,也让中国妇女开始迈出国门。从辛亥娘子军开始中国妇女开始了参政历程。中国妇女开始在政治的舞台上导演着她们自己的风采。

南京临时政府时,开始奖励女学,实行男女同校,劝禁缠足,妇女在社会上初次享受了与男子同样的历史地位。1905年,在同盟会成立之后,先后有何香凝、唐群英、秋瑾、吴亚男、林宗素等妇女加入同盟会,成为早期的同盟会会员。据统计,同盟会的女会员约59人。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看到了妇女在国家解放和社会革命中的重要性,从一开始便自觉承担了领导妇女运动的历史责任。随着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个别先进的妇女开始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妇女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半边天的重要作用。一大批久经考验的妇女领袖担任了新中国的领导职务。在人大,政协,国务院系统及地方政府任职的妇女也不断增加,她们同男性共同参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修改和实施。

(三)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妇女政治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妇女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半边天的重要作用。一大批久经考验的妇女领袖担任了新中国的领导职务。在人大,政协,国务院系统及地方政府任职的妇女也不断增加,她们同男性共同参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修改和实施。

新中国废除了一切歧视、压迫妇女的法律,并赋予了女子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妇女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建国前夕,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199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中,均明确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法律条文的制定,使宪法男女平等的精神成为国家生活的行为准则,为确立和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

法律对妇女政治地位的确定,激发了广大妇女的参政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广大妇女满怀信心,积极参加各地的选举,她们称选民证为“当家证”。1953年12月,在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普选运动中,广大妇女踊跃参加了投票。这次选举全国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其中妇女代表占17.31%。此后,女性参与选举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1995-2005年,女性参与地方人民代表选举的比例已达到73.4%。

人大和政协是妇女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中,妇女都占有一定的比例。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共有女代表147人,占代表总数的12%;在此后的历届人大会议上,女代表的参与比例整体稳中有升。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已占21.33%。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女委员占委员总数的6.6%,女常委占常委总数的6.9%;到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女代表和女委员分别占到了21.33%和17.7%。在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协中,女代表也占一定的比例。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为国家立法和改进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提案。在全国政协,

妇女在中共党员和女干部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截至2004年,女党员人数已达1295.6万人,占党员总人数的18.6%。全国各级政府中都有妇女担任领导工作。1951年党和政府的各级机关中约有15万女干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妇女干部的人数大幅增长。2007年,全国共有女干部1500多万人,占全部干部的38%。2008年,全国有230多位女性任省部领导,公务员中女干部占40%以上。司法机构中也有一大批女法官、女检察官、女律师。一代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和领导才能的女干部不断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自己的队伍中注重女党员和女干部的培养,而且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各民主党派。截至2005年,在中国八个民主党派中,女性已占有较高比例,其中有七个党派女党员比例超过了30%。

我国妇女政治地位得到很到的提高,但所占比例仍然不高,男性占据绝对优势,妇女的政治地位仍未得到绝对的改善,特别是第五届人大以后女性比例基本上处于平衡,

上升十分缓慢,第一届到现在女性比例也只不过上升了10%左右。从第一届人大召开开始女性的政治参与程度就十分的低,第一届人大代表女性比例仅为12%,第二届到第四届,女性代表比例增长速度十分的快,但是第四届到第五届,就成下降趋势,以后各届的女性人大代表比例都持续在20%左右,几乎没有增长,女性政治地位处于劣势。

三.影响我国妇女政治地位变化的历史和社会因素:

(1)、封建残留对干部性别的影响:封建专制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对中国人民无论从心理和生理上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由于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女性干部比例偏低、数量少,任副职的多,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女性少;干部从政环境和任职机制中仍存在性别歧视;基层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的程度仍然偏低。在女性就业方面,仍不同程度存在性别歧视,生育问题仍然是女性就业上的一大障碍;多数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从事较低层次的职业,需要高文化与高技能的职业依然由男子占主导地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正在被逐渐边缘化,而且也正在进一步低端化。

(2)、女性自身的参政意识不强:女性对社会责任和对政治的敏感程度比男性低,部分妇女参与欲望低、参政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参政素质低、竞争力弱的问题。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妇女群体参政的心理准备不足、意识不强、热情不高。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参政实践锻炼和思想训练,许多人还未摆脱女性自身依赖性、自卑感的约束,参政所应具备的心理和文化素质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等在整体这也是为什么女性参与政治的比例会比男性低。

(3)、妇女受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性的参政程度,女性受教育方面总体不太平衡。在城市,男女儿童享有大致相同的教育权利,但在乡村和西部地区,农村女性教育需求被忽视,女童往往成为经济困难家庭的教育牺牲品,失学率较高;农村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牧区扫盲教育任务艰巨,由失学辍学、学习障碍、复盲等因素而引起的新增文盲的潜在性与可能性较大;我国妇女接受高等教育专业程度、学历层次越高,女性总数比率越低。对女性教育的期望值低,“父母认为女孩上学没有用的达9.1%,比男性的同一比例高5.6个百分点。”。女性的文化水平在总体上比男性的低。

(4)、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女性政治地位的保障是法律,在辛亥革命之前,在法律上,女性是不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政治权利的,辛亥革命后才逐步在法律上规定男女地位平等,并逐步完善。在女性特殊权益的保障方面,许多劳动法规没有罚则规定,有的虽然有罚则规定,但又制定得过于原则和笼统,致使执法中难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一些企业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妇女在孕期、产期遭受歧视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对女工的保护性规定和福利待遇的规定,反而成为一些企业不雇佣女工的挡箭牌。

四.提高妇女政治地位的策略。

(1)、扫除封建残留对干部性别: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封建残留深深地影响着社会文化教育、社会经济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等观念仍严重禁锢着女性乃至全社会的思想,成为阻碍女性政治发展的最大障碍。

(2)、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妇女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其政治地位直接相关,决定着妇女的参政能力,影响着妇女群体的整体参政水平。只有抓住提高妇女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这一基础环节,才能提高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才能使妇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进步和政治解放。搞好妇女在职教育,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妇女政治觉悟和治思想水平。

(3)、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女性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妇女参政建立政策与法律相支撑的制度体系。首先,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推动是关键。决策者要增强男女平等意识,在制定政策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政策对男女两性造成的影响,一旦发现政策对妇女参政有消极影响,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力争使政策之间相互协调,从法律、法规、组织落实等方面确保其执行。同时,党委和政府要采取措施,增加妇女参政的比例,在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班子的配备中,女干部的职数必须有明确和硬性的比例规定,以强化妇女参政的热情和实力,促进妇女参选率和当选率的提高。其次,加强制度建设是根本,各级组织部门与妇联等相关部门可从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目标管理制度、人才推荐制度、动态考察制度等,形成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管理规范,逐步实现工作的程序化和制度化;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违背政策或执行政策不力。

(4)、加强妇女参政,提高女性参政意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是消除贫困、减少失业, 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扩大女性政治参与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大潮流。在对全社会广泛进行妇女参政重大意义宜传的同时,要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其中的男性作为宣传的重点,取得其对妇女政治参与的理解、支持。要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内容纳人各级党(干),校干部培训计划,提高决策层的性别觉悟和女性参政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抵制和反对性别歧视,为女性广泛而高层次的政治参与提供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平台。同时,要大力宣传女干部、女代表在参与国家和公共事务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宜传女代表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和女性特殊利益方面的作用,宜传提高女代表的总数和比例是妇女政治参与程度的重要指标,激发广大妇女的政治参与热情,营造有利于女性参与政治生活的环境。

(5)提高女性党员的参政执政能力

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政治觉悟和参政水平上都比一般人的高,党员在参政的机会上拥有实质的“特权”,注重对女性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增加对农村女性党员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女性政治觉悟,有利于解放女性思想,保障女性参政。女性在领导干部中所占的总量与比例,反映了妇女在

本文来源:http://www.myl5520.com/fanwendaquan/101603.html

推荐内容